近年来,文山州广南县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主动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力实施“中华仙草·广南石斛”品牌战略的同时,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与景区旅游文化工作深度融合,把景区建成集生态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民族特色食宿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旅居产业链,成为以旅居为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南样板。
依托“三大优势”,推动“嵌入式”准。六郎城村距广南县城18公里,云桂高铁、广昆高速、那兴高速均交叉过境。立足交通便捷优势,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不断完善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共居共融、共享共乐的社会条件。用活生态宜居优势,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1128毫米,全年无霜期300余天,森林覆盖率达82%,古木苍翠,空气洁净,常年云雾雨露滋润,是天然的森林氧吧,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依托生态资源,营造优质旅游环境,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拓展石斛康养优势,将铁皮石斛产业与生态旅游、大健康产业相结合,为各族群众提供“度假体验、文化创意、特色医药、康养休闲、城市邻里”于一体的“石斛康养小镇”。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聚力“三化”加持,激活“新产能”快。立足资源优势、抢抓石斛经济机遇,成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创新举措。组织化盘活,由村党组织盘活集体“三资”,通过“出租+入股”的方式。由凌垭公司流转16栋闲置房屋打造森林星空屋、精品民宿等。2025年以来,已开发的民宿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收入超过300万元。景区接待省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万元。品牌化研发,实施“中华仙草·广南石斛”的品牌战略,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先后注册了20余个系列商标,建立了鲜明统一的产品品牌形象。专业化运营,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建立铁皮石斛研究基地、科技专家服务站,建设石斛产学研教学大楼,研发推出石斛健康食品、护肤品、养生品等六大系列50余种产品。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矩阵,实现石斛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通过激活“新产能”,激发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以实际行动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基础。
共享“四类业态”,解锁“新游法”鲜。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本地各民族群众共聚六郎城,在游玩仙草秘境的过程中增进情感联结,在石斛探索之旅中感受广南“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赏”石斛,流转1200余亩林地,建设野生石斛抚育基地、石斛种苗驯化培育基地,吊挂栽种石斛,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石斛景观。“品”石斛,推出石斛宴,研发石斛鸡、石斛酒等20余种养生美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各族群众在品美食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卖石斛,以“研发+销售”扩效益,促进当地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共研发推出石斛健康食品、护肤品、养生品等六大系列50余种产品,产品已销往“北上广”等大中型城市,实现石斛文化产品年销售收入1500余万元。“玩”石斛,开发万米石斛观光长廊、丛林穿越等游乐项目,持续开展“六郎节”“三月三”等主题节庆活动,每次活动参与人数约50万人次,吸引省内外游客约36万人次。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探索“五金增收”,共享“新收益”乐。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探索“五金增收”模式。稳定务工领薪金,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到景区就业,为附近村寨群众提供临时务工岗位,在村内从事售票员、餐饮服务员、管理人员等岗位共69人,实现稳定就业,月人均工资4000元以上,拓宽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有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资产入股分股金,90户群众自筹资金1080万元入股凌垭公司,年均获得分红资金108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生产经营挣现金,42户群众发展餐饮、民宿等业态,82户群众发展石斛庭院经济,每年户均实现增收3.3万元。村企联动获奖金,通过村企合作联动,实现景区共建共治共享。公司每年拿出门票总收入的3%作为奖金奖励群众,年均奖励16.3万元,户均1200元。集体组织收租金,整合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六郎城游客服务中心等村集体经济项目,形成固定资产出租给凌垭公司经营管理,年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0.35万元。一枝独秀不是春,共同富裕春满园。一条条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通向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各族人民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