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洱市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联合云南大学组成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寻访团,先后到普洱市江城县、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临沧市沧源县、临翔区开展走访盟誓代表后代、传承民族团结精神活动,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寻访团通过实地走访、现场采访、聆听故事、详细记录等方式与盟誓代表后代进行深入交流,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誓词碑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工作状况,以及对民族团结精神的感悟。盟誓代表后代表示,从小就听长辈讲述先辈们为了民族团结而立下的誓言,这些故事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坚守民族团结信念的精神支柱。
“我作为召存信爷爷的后代,将学习他的精神,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好,把老人家的精神作为我人生的标杆,带动身边父老乡亲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江城县整董镇整董村曼贺井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赵珍说。
据了解,本次寻访活动覆盖14个乡镇,行程2000余公里,累计访谈盟誓代表直系亲属及知情者60余人次,整理口述档案30余份,收集老照片、书籍等实物资料20余件。这些民族团结“活化石”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工作、生活、战斗的历程和英勇事迹,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团结研究史料。同时,盟誓代表后代口述的相关内容,也为进一步推动全县的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鲜活样本。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李志农表示:“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各民族团结一心、一心向党的重要历史见证。它是民族团结的典型范例。它也是我们党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党的民族工作深入人心,实现了边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对国家的高度认同。”
“我们将切实扛牢‘誓词碑诞生地’的责任担当,持续做好誓词碑的研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摸排走访盟誓代表后代关于传承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的故事。”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所长胡凌萧表示,将以新视角、新的话语体系,阐释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当代价值及其蕴含的精神意义,全面展示新时代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经验和好做法。
宁洱县深入寻访盟誓代表后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全面总结民族团结佳话代代相传相关经验的鲜活载体,更是助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益探索,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通过深入了解盟誓代表后代情况,总结民族团结经验,更加坚定续写民族团结佳话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宁洱县将持续挖掘民族团结誓词碑背后的故事,不断丰富誓词碑当代价值,汇聚民族团结之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