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奏响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三部曲”

来源: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3-14 17:40:05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奋力奏响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幸福“三部曲”,开创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新篇章,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贴心服务,让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为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昭通市各个安置区(点)通过组织引领,建立社区、物业、施工单位三方协作机制,成立服务管理中心,开设便民服务窗口,由民宗、教体、卫健、民政、人社、公安等部门派出干部进驻安置区(点),为群众多办事、让群众少跑路。各安置区(点)通过新建学校、卫生机构或依托附近学校、卫生机构,保障入学、就医。各安置区(点)配套设置警务室(派出所)、执勤点,通过建立楼栋微信群等方式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统筹做好医保、低保、养老保险等各类保障政策的转移接续等一系列管理服务工作,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园奏响“安居曲”。

产业就业支撑,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致富。昭通市始终把转移就业作为带动搬迁群众创收脱贫的首要抓手,制定搬迁劳动力专项就业帮扶方案,对已就业搬迁的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在安置区(点)设立就业服务站,配备就业信息员,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详细做实搬迁劳动力就业台账,开展全覆盖就业培训,落实就业惠民政策,结合搬迁劳动力就业意愿和能力,通过组织统筹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统筹安置区(点)周边产业基地、扶贫车间、配套商铺等岗位资源,就地就近解决难以外出就业搬迁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把保障权益收益、产业发展、就业支撑作为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通过盘活搬迁群众耕地、林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苹果、马铃薯、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基地,搬迁群众以产业扶持资金入股,获得固定分红,有力保障了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在新家园奏响“乐业曲”。

做好宣传教育引导,让各族群众融入新生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协调统领作用,推动社区管理服务保障,组织群团组织、物业公司、便民服务机构、志愿者队伍等率先进驻,针对搬迁群众在新家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助推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集体、开创新生活。做实做细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坚定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群众性文明创建,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不等不靠的思想。结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爱国卫生运动“五大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定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文明礼仪培训、“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等活动,对用水、用电、用气、电梯使用、交通秩序、物业管理、爱护公物、环境卫生等城市生活常识进行培训,引导搬迁群众尽快树立“新市民”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奏响新家园“幸福曲”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