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启动以来,文山州广南县采取“三项机制、三张清单、三个一批、三条措施、三项服务”的举措协同推进试点工作,全县“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新增就业岗位4386个,带动2703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切实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三项机制”高位推动试点工作。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县、乡(镇)、村三级书记抓试点,县、乡(镇)两级专班促推动,自上而下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制定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立一个就业数据库、出台一套就业政策”等“六个一”措施,以超常规力度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试点工作纳入综合绩效考评,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选人用人、职级晋升等重要依据。
“三张清单”助力返乡回流人员就业。一是“一人一档”实名清单。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家门口”就业服务中心、站、点,对返乡回流人员原就业情况、就业意愿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实名数据库。二是就业人岗匹配清单。依托县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及基层一线干部实时收集企业招用工信息,精准匹配供需两端信息,共发布县内就近就业岗位信息251期(次),提供就近就业岗位5.61万个,登记就业需求1万余人。三是动态跟踪任务清单。针对返乡回流人员,实行分片负责制,定期跟踪监测返乡回流人员就业情况,同步做好就业政策宣传、岗位推荐等工作。
“三个一批”招商营商扩展就业链。一是新招落地一批。立足全县资产资源,统筹各方发散招商,瞄准务工人员集中的鞋服加工、电子配件组装等行业开展反向招商,共组织外出招商17批次,已落地“小商”87家,新增就业岗位2286个。二是扩容增岗一批。精准制定“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扩产增产、扩容增岗,挖掘现有企业就业增量,推动源丰泰鞋业、绽放服装厂等原有的18个就业帮扶车间实施扩容增岗,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三是鼓励创业一批。在城区人口密集区域加快推进句町夜花街创业街建设,现已提供创业商铺145个、带动就业350余人。
“三条措施”助力落地企业开工运营。一是加强用工信息推介。依托县级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县、乡(镇)、村三级“家门口”就业服务中心、站、点,全方位、多渠道宣传企业招用工信息,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二是组织面试应聘。及时将企业用工需求以派单的形式分发至18个乡(镇),组织有就业意愿人员到企业面试、应聘。截至目前,共组织务工人员参加应聘51批1251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62人。三是实施运营服务“日落实”制度。在推动落地企业运营服务工作中实行“日跟进、日服务、日督促”制度,主动在企业装修入驻和人员招工等方面予以协助,确保尽快运营,目前圆梦社区已投入运营的企业13家,完成装修即将投入运营的企业4家,正在装修的企业5家。
“三项服务”赋能招商引资质效。一是政策扶持。出台《广南县“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扩容增岗就业优惠奖补措施(试行)》等扶持政策,实行厂房租金、吸纳就业补助等弹性奖补措施,共兑现就业帮扶车间补贴资金141.85万元,集中发放全县“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就业创业惠民惠企补贴1645.54万元,惠及企业33家。通过融信服平台发放创业贷款545万元,为7户企业减免相关税费15.54万元。二是要素保障。组建“1名县级领导+1名部门负责人+1名乡镇班子成员+1名社区干部”的服务工作组,一线蹲点开展代办领办服务。健全“一老一小”关心关爱服务机制,在厂区附近配套共享单车、超市、便利店、“幸福食堂”等设施,为企业员工子女安排就近接受教育,建成舒适的10分钟工作生活圈,让员工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三是用工培训。成立文山职业技术学院广南乡村振兴学院,建立“政府+职业教育+就业帮扶车间+农户”技能培训模式,采取“企业下单、部门接单”的方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培训质效,共开展职业培训181期共926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