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关累镇绘就边境民族和美新画卷

来源: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4-03 17:39:05       【字体:大    中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关累镇位于中老缅三国交界,近年来,关累镇以“边民共治、文化共生、产业共荣”为调色盘,在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大地上勾勒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新图景。

“三治”交融,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一是德治边关,培育文明向善新风尚。关累镇以典型示范强化实践养成,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创建评比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先进人物。截至目前,已评选县级好人3人,镇级文明家庭100余户、美丽庭院100余户,通过持续讲好这些感人故事,广泛选树先进典型。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是法治护航,筑牢边境治理防火墙。依托“平安版纳”平台,拓展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行“法治走廊”建设,设置法治文化石、警示标语牌等,成为新时代边疆治理法治化的“关累样本”。三是自治强基,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深化“十户联防”边境治理机制,组建“党员中心户”“澜湄女子宣传队”等自治组织,鼓励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管理,形成“大事联议、要事联办、难事联解”的治理格局。

文化润边,奏响民族风情协奏曲。一是非遗焕新,激活文化传承生命力。关累镇以乡村文化“产业链”拓展乡风文明“延伸面”,将傣陶制作与傣锦纺织技艺有机融合,“树皮人家”的厚重魅力成为关累镇一道亮丽风景线,“泼水节”“嘎汤帕节”“盘王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宛如璀璨的明星,在边疆地区熠熠生辉。每到重大节日,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穿着华衣锦服,在广场载歌载舞,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交响乐,推动新业态与本地民俗文化互融共生。二是地标塑形,打造“边境文化会客厅”。依托勐远仙境4A级景区、傣族文化村落等核心资源,以景勐远村为示范点,探索“党建+民宿”文明实践活动,深化“旅居研学+”模式,成立纳卡享山合作社,与企业共同聚力培育“纳卡雨林”这一乡土品牌,构建“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激活乡村共富“新引擎”。三是移风易俗,倡树时代文明新风尚。围绕“讲文明、治陋习、树新风”主题,积极探索“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模式,文化墙绘新时代文明故事,红白理事会成为新时尚,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持续营造全民参与、树立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

产业兴边,点燃共同富裕新引擎。一是能人返乡,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关累镇推行福利政策,吸引5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民宿、电商等实体。建立由20名各行各业精英组成的“乡贤智库”,邀请橡胶种植专家、养殖专家开展技术培训30余次,培训人数达10000余人次,带动就地就近就业2000余人。二是产业融合,构建边贸经济生态圈。“党组织+合作社+企业”模式激活边民互市贸易,发展橡胶、茶叶、冬瓜、百部等特色种植,开发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年均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约5万元,边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三是生态赋能,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实施“绿美关累”行动,保护原始森林,推广“橡胶林+中药材”“橡胶林+生态土鸡”复合种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边境村寨的“幸福靠山”,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余万元。

如今的勐腊县关累镇,哈尼村寨与傣家竹楼在晨光中低语,三国界碑闪耀着文明之光,这座边境小镇正以文明乡风为纽带,在祖国西南边陲绘就“边境安宁、民族和美、产业兴旺”的和美画卷。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