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传统村落保护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宗视野

昭通市构建“3322”关爱体系护航各族儿童健康成长

来源: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4-08 17:57:52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昭通市围绕各民族儿童成长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构建“3322”关爱体系,全力筑牢各族儿童健康成长防护网,为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夯实基础。

建强“三项机制”,夯实服务基础。一是建强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一月一走访、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比对”工作机制,建立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对象准。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排查困境儿童1.03万人、留守儿童9.07万人,实现“一人一档”精准管理。二是建立分级调度机制。建立“每月系统调度数据、每季度书面调度进展、每半年实地督查成效”的分级调度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闭环管理。三是落实责任包保机制。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网络,1.5万名“受托管理人”结对帮扶9万名留守儿童。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关爱服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落实“三重保障”,筑牢民生底线。一是落实基本生活保障。2024年,为1.03万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6亿元,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发放1000元一次性生活补助,切实减轻孤困儿童家庭负担。二是落实教育医疗保障。实施“助学工程”,通过摸排、比对、筛选的方式,精准锁定救助对象,为424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268万元。推进“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救助残疾孤儿163人次。三是落实监护责任保障。针对排查出的留守儿童,督促其监护人签订《留守儿童委托监护确认书》,明确监护职责、时限,监护确认书签订率达100%,并指导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职责。

创新“两类服务”,破解痛点难点。一是创新托管服务。2024年暑假期间,共招募志愿者5054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开放集中关爱服务点位752个,服务留守儿童近3万人。二是创新专业化社会服务。引入51家社会组织,开展冬夏令营、心理疏导、安全培训等活动518场,服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5.2万人次,惠及3万余个家庭。2024年“中华慈善日”和“99公益日”期间,动员本地企业、在外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募集善款用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强化“两大支撑”,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强化阵地支撑。推动建立市级未保中心1个、县级未保中心11个、乡镇未保站150个,2024年全市未保中心临时庇护21人。盘活“儿童之家”资源,按照相关标准,对1407个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未正常运行的“儿童之家”分层分类制定完善的建设方案,确保“儿童之家”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强化队伍支撑。配备儿童督导员150名、儿童主任1632名,实现村(社区)全覆盖。2024年,全市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训15场,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全面提升基层队伍服务能力。同时,招募驻村工作队队员、爱心妈妈、返乡大学生等志愿者1.4万人,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