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多措并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来源:大理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4-08 18:12:07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大理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构建各民族“空间互嵌、文化共融、经济共建、社会共治”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各族群众从“居住嵌入”到“心理认同”的全方位融合。

空间互嵌,优化布局促进共居共学。大理州通过规划引领和资源整合,打破传统民族聚居模式,推动各民族“嵌入式”居住。在云龙县福堂社区等易地搬迁安置点,同步建设学校、医院、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各族群众共享均等化服务,社区内实行“多民族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推动实现集中安置与混居混学。大理市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口袋公园建设,通过“嵌入式”安居工程,在商品房、公租房中科学分配各民族居民,形成“楼栋有各族、单元无隔阂”的居住格局。

文化互嵌,以节庆与非遗传承凝聚认同。大理州通过节庆活动、非遗传承等载体,将中华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增强“五个认同”。举办“火把节”“三月街”等民族传统节庆,组织各族群众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增强文化共鸣。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挖掘扎染、木雕、彝族刺绣等非遗项目,通过“非遗进社区”“法治+非遗”等主题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

经济互嵌,就业协同与产业共建促增收。大理州将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团结、民族共融的物质基础,重点推进技能培训与就业扶持、跨区域劳务协作等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提升就业能力,开展农民工订单、定向、定岗和项目制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建筑、维修、家政、餐饮、保安、物流等有效实用的技能培训,推动全州农村劳动力从“普工”向“技工”转变,促进培训后就业率和务工收入“双提高”。2024年,全州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6252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87184人次。“贷免扶补”扶持创业2215人(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029人。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2024年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81万人,省外转移就业29.04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0.66万人。

治理互嵌,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保和谐。大理州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等方式促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行“六微法”,完善“微设施”,聚焦“微服务”,搭建“微舞台”,创建“微联盟”,美化“微家园”,开设“微驿站”,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弥渡县文笔社区实行挂钩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支部联建“大党委”,推行五级“街长制”,建立“街长群”网格化管理,落实430名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推动社区与单位责任共担、实事共办、难事共解。

区域协作,跨区域联盟拓展共建格局。大理州突破地域限制,联合昆明、楚雄、曲靖等州(市)成立“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跨区域联盟”,推动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通。通过机制联建、品牌联树,共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形成“信息互通、工作衔接、责任共担”的协作网络。大理州与内蒙古、湖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十省(区)17州(市、盟)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通联动协作机制,适时组织现场考察调研,努力提升创建水平,定期交流合作进展情况,推动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完善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举措,建立健全流入地和流出地协作机制,探索建立大理州县与县之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机制。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