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充分挖掘各民族节庆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渊源、精神文化动力,以民族节庆为载体,以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让各族群众共享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节庆“进城”促交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采取政府引导、协会支持和企业化运作等多种方式,让在深山、村寨中的哈尼长街古宴、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节庆搬进乡村集镇、县城广场,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让各族群众、游客共享民族节庆。金平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节庆活动中融入人参果、蝴蝶谷艺术文化等商业元素,根据民族节庆习俗,将民族节庆组织到县城国门文化广场,方便各族群众和游客开展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蝴蝶之乡·长寿金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边疆各族群众感受到触手可及、实实在在的幸福。屏边县将每年苗族花山节统一到屏边滴水苗城民族团结广场举行,展示各民族文化,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旅居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绿春县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做好哈尼长街古宴服务保障工作,大兴镇735户农户将原在村内举办的长街宴搬到县城民族风情广场,既保留了长街古宴的群众性,又实现创新发展,成为拉动消费,宣传绿春民族文化品牌,2024年,绿春县被誉为“天下最长的宴席”长街古宴摆宴当日,参宴和围观人数就高达12.4万人次,共接待15家旅游团队1000余人参加,3天长街宴接待国内外游客15.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亿元。弥勒市西一镇起飞村委会红万村把传统的“红万彝族(阿细)祭火节”推向市场,活动当天共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00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新产业。
民族节庆“上网”聚共识。推动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推动各族群众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红河各族儿女激情澎湃、团结奋斗的精气神,让线上网络“流量”成为推动旅游、旅居人员往来的资金流、信息流。绿春哈尼长街古宴节期间,共有12家官方媒体的160余名记者和18家自媒体及26名网络达人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式、高密度开展宣传报道,通过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网络达人和各族群众的广泛参与互动宣传,长街古宴火爆出圈,媒体曝光量破亿。元阳县民族宗教局、县融媒体中心制作《幸福元阳·傣韵南沙》歌曲,在《云上梯田、和美元阳》等新媒体发布,用动人的歌声和愉快的动感音乐,展示元阳县民族团结进步和优美的哈尼梯田风光,以水为媒,吸引各地游客到元阳旅游、共同狂欢傣族泼水节。金平县通过举办苗族花山节、傣族泼水节和冬季人参果文化节活动,节日欢庆与特色产业发展成果相得益彰,文化与产业深度交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碰撞,让“蝴蝶之乡·长寿金平”名片熠熠生辉。
民族节庆“下海”助共富。“富脑袋”与“富口袋”并举,物质与精神并重,以民族节庆为媒,加大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推介销售力度,让各族群众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有劲头、有奔头,通过民族节庆活动让“钱袋子”鼓起来,打通民族团结进步的“致富路”。金平县2025年花山节暨冬季人参果文化节期间,组织全县13个乡镇、金平农场25个农业经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参与展销,销售额达80余万元,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金平各族群众共同畅享节日盛典,共同享受到金平特色产业的发展成果。绿春县在哈尼长街古宴节期间,举办乡村振兴名特优产品及民族服饰展销会和茶文化系列活动,布置展销摊位35个,连续3天的活动,销售额达12万余元,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绿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屏边县将苗族花山节从单一的民族节日活动演变为促进民族团结相互交融的重要节庆活动,做好“旅游+”“+旅游”文章,举办芦笙大赛山歌对唱、苗族服饰展演等系列活动,深入拓展“旅居屏边”新业态,打造“旅居云南 红河最好在”旅游新方向,有效引进了云南康藤康养、九洲神鹰低空经济等文化旅游项目,民族节庆游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