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州弥勒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全域创建格局。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弥勒市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将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时,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围绕三个重点、打造八项示范、聚焦十一进”的工作思路,推动示范创建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全覆盖,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域创建格局。
加强文化融合,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对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推进优秀民族文化进课堂、进校园,在学校开展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和课后服务活动,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快文艺作品创作,打造文化品牌,推动阿细跳月走出国门,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成立弥勒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宣传宣讲活动60余场次,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服务保障。
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突出项目引导,2021年以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枝繁干壮工程”,开展“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建设、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等项目37个。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景区为平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进一步提升旅游景点的接待、服务功能,为当地各族群众创造就业岗位。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组织一次专题学习,铸牢思想之魂;组织一次主题党日,实现活动同步;组织一次集中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组织一次专题培训,促进示范引领;组织一次集中宣讲,凝聚社会共识;组织一次特色交流,拓宽工作视野。与山东省荣成市建立“三交计划联盟”,促进两地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下沉包保责任片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步政策,2024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600余次。
提升公共服务,增进各族群众福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城乡绿美三年行动,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建成了甸溪河湿地公园、髯翁森林公园等大小公园100余个,打造省级美丽河湖5个,甸溪河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加强民族地区学校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民族地区医疗投入,实现医疗水平全面提升,全市乡镇(街道)卫生院心脑血管救治站、慢病管理中心实现全覆盖,15家基层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