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昌宁县持续挖掘“一江一山一叶一泉一城”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围绕“点上精致、线上出彩、全域美丽”的目标,全县共创成A级旅游景区19个,其中湾甸帕旭傣族村、柯街芒赖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湾甸帕旭芒石寨自然村被认定为最美乡愁旅游地,以茶为媒,通过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茶筑梦,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匠心为脉,书写新时代的茶业答卷,昌宁红6.5万亩茶园通过云南首个出口示范基地认证,让每一片茶叶都可追溯至云雾缭绕、安全放心的每片茶园,45项创新专利技术让古老茶叶焕发新生。大田坝镇深山茶厂昌宁红茶非遗工坊上榜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昌宁县4人认定为云南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昌宁红茶2名传承人认定为2024年度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举办2025年春节非遗·民俗迎新春巡游展演活动,吸引超1万余人参与,让各族群众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五个认同”。
以文相传,推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吃、住、购等旅游要素保障,加大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结合昌宁文化特色,围绕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民族美食等方面制作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苗族十八件套变装体验打卡,扯麦芽糖、打草鞋、制昌陶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集中展示、展演、展销,带动苗族文创产品、吹肝、更戛酸肉、麦芽糖、大田坝卤腐等非遗商品销量,采取“合作社+订单”模式,畅通了销售渠道,做大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民族文创产业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平台,成为各民族同心筑梦的重要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不断深入。
以旅相促,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挖掘“一江一山一叶一泉一城”资源优势,聚焦温泉、古茶树、民族特色资源,打造3条精品路线,谋划打造西山茗宿集、“小特美”昌宁县康养旅居目的地发展项目群策划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以景区景点为媒介,将昌宁苗族刺绣、傣族建筑、民族传统礼仪、音乐舞蹈、饮食文化等融入旅游产业之中,充分展示民族和地域特色,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少数民族村寨变景区、变公园,有效地拓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地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提高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