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易门县做实加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

来源:玉溪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4-15 16:54:40       【字体:大    中  

近年来,玉溪市易门县积极探索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路径,采取“1+2+3”模式,发挥好“枝繁干壮工程”、“双富”工程和“三项计划”的叠加效应,擦亮易门“同饮一泉水 共筑一个梦”品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

实施“一大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进”活动,建设十里文化长廊、打造主题公园3个、主题街区6个。认定省、市、县非遗代表性项目49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2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活动,举办主题实践活动400余场次。实施“左脚舞”“跳哑巴”等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项目,苗族“跳三桩”、彝族“虎掌舞”等民族民间舞蹈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二月二”戏会、皮影戏等一批各民族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录制《南疆丹娘孙兰英》等纪录片13部、编排《同心共筑中国梦》《兰之英》等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精品90余件,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坚持“双管齐下”,夯实共富基础。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两手抓,扎实推进“双富工程”,开展“万企兴万村”“百名专家下基层”等活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立辖7个乡镇(街道)零工驿站和58个村(社区)就业服务站的易门县零工市场,形成了覆盖全县的“1+7+58”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241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6万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等目标要求,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近三年来投入资金3000万余元,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示范社区项目20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项目3个、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项目3个,切实将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打造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民心工程”、造福各族群众的“幸福工程”。

抓实“三项计划”,促进融荣共居。抓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沪滇牵手计划为平台,开展“七彩云南·乐活少年”夏令营等交流活动36场2700余人次,跨区域开展易门县与嘉峪关市各族青少年民族团结书信交流活动、“成为火把 照亮他人”系列活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暨“天篮翼”杯第二届青少年篮球联赛,“工业研学少年行·绿汁铜矿”等主题实践活动和“趣‘研’草莓·‘学’归自然”等系列研学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创新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抓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鼓励支持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全县劳务输出5万余人次,吸引176家企业到易门投资兴业,2万余名各族群众在工业园区就业,128个居民小区、32个易地扶贫安置点、787个村(居)民小组的各族群众相邻共居,1.9万名各类学校学生混班混宿,全县14.9万各族群众交融共居、和睦共处。抓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依托龙泉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以“一馆一园一长廊”为核心的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基地,以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的保护活化利用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打造最美国家工业遗产小镇、小街红色文化、十街摆衣民族特色旅游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节庆活动”,举办易门县“二月二”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等各类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2024年接待游客199.7万余人次,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