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宣威市以文旅升级绘就民族交往新图景

来源:曲靖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4-16 16:45:22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紧扣“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旅居生活重要目的地”发展定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景区提质、业态创新和文化赋能,推动全域旅游从“过境通道”向“旅居目的地”转型,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入新动能。

核心景区能级跃升,搭建国际交流与文化融合的“强磁场”。作为宣威市文旅的核心引擎,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国家4A级)以“国际峡谷度假区”为目标,构建起“体育+旅游+国际交流”的特色平台。景区通过520悬挑玻璃观景台、云端玻璃吊桥等高空设施,成功举办国际高空跳伞表演,吸引全球28国运动员参与,成为极限运动爱好者的“打卡胜地”。其文旅微短剧《我在风起的云端等你》生动诠释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展示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魅力。景区还通过“空中校车”索道缆车、峡谷观光火车、七彩滑道等设施升级,与贵州玉舍景区联动,形成滇黔黄金旅游环线,推动跨省域文化互动。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35.5万人次,带动周边新增34家酒店民宿和178家餐饮单位,实现“景区带村”的经济交融与就业共享。

多景区协同提质,拓展全域旅游的“交往空间”。宣威市以基础设施升级为抓手,提升景区承载能力与服务品质,为游客交往创造便利条件。东山景区(国家3A级)新建生态停车场和旅游厕所,增强接纳能力;万松居景区(国家3A级)打造“松果空间”创意工坊与美食园和温泉民宿,构建文化休闲旅居新场景;葫芦湾景区(国家3A级)融合药浴、花浴等主题,探索“旅游+温泉疗愈”业态,差异化布局满足多元客群需求。同时,通过《宣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政策统筹,推动“民族团结+文旅”深度融合,例如创作花灯剧《千里送鹅毛》《石榴花红》等剧目,以艺术形式展现民族和谐。

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绘就“三交”的“微场景”。宣威市深挖“红色文化+非遗体验+田园风光”资源,打造29个特色乡村旅游点,构建“三交”微场景。来宾虎头山云间红长征文化公园融合“红色教育+农业产业+乡村旅居”,成为近郊红色研学与文旅融合示范点;板桥永安迤谷花海以“农业+研学+美食”模式,吸引城市游客体验田园生活,促进城乡互动;西泽戈平村依托竹编非遗技艺(云南省级非遗项目),建设竹艺展厅和体验坊,让游客在编织体验中感受乡土文化传承。非遗工坊如阳光食品、荣升宣威火腿等对标3A级景区,打造“工业旅游观光工厂”,推动工业文化与旅游消费交融。

品牌塑造与区域联动,释放文旅融合的“宣威气质”。宣威市以“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品牌为核心,连续举办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火把节等节庆活动,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融入“云贵五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与贵州、文山等地共建旅游发展共同体,拓展跨区域民族交往新路径。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