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丽江市宁蒗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工作,作为推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深化教育,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一是依托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上讲台,进村组、上舞台”,着力实施“五个一”文化工程,建设“三馆两场一园”地标,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二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其作为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干部培训等多个领域全面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有效提升了各族群众的普通话水平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已实现普通话教学全覆盖,广大师生的普通话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积极组织各类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合理利用,全面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一是积极开展文化活动。通过“三下乡”活动,完成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开展迎新春送春联和书画、书籍进校园等活动,全面服务群众。二是完善文化基础建设。完成5个综合文化站的维修维护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县文化馆数字化场馆建设工作,成功创建国家二级图书馆,深化宁蒗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三是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人及非遗申报工作。全面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申报了9个第七批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省级非遗工坊1个、市级非遗工坊4个、县级非遗工坊17个;严格根据申报程序最终确定县级代表性项目26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0人,确定为县级名录和县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发挥民族特色,全面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旅游+文博”,融合新形式。实施文物激活推广工程,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力量、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小小讲解员礼仪知识培训、出土文物修复体验等活动,吸引5万人次参与互动;围绕各乡镇历史遗迹和人文景点,开发爱国文化、修身文化等红色文化旅游专线。二是推进“旅游+文创”,培育新业态。发挥高原民族文化品牌效应,推动文创产品、农特产品与文化旅游紧密融合。三是推进“旅游+演艺”,催生新经济模式。支持花楼恋歌、摩梭宫演艺、洛水篝火晚会等已有文艺产品再次提升演艺节目质量,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民间文艺产品的形式与内容,走出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深度交流,丰富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组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宁蒗县文化旅游节、摩梭转山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骑马、摔跤等民族体育赛事,推出了克哲·尔比、民族民间传统器乐、转山节等传统民俗表演和绿色徒步活动,延续美丽乡愁。“火把节、摩梭人成丁礼、甲搓舞”等话题引起广泛热议,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和媒体朋友前来体验,进一步拓展了节日核心内涵,发挥各民族共享的节庆活动作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民族节庆活动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三交”的重要平台,同时持续拉动文旅产值不断增长。
创新发展,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加强文化创作,精心编排了《沙且巴嘎》《阿惹妞》《请到我的家乡来》《克洗脚》《乡村振兴暖人心》《说民法典》《我的宁蒗》等涉及乡村治理、普法宣传、传统音乐、传统戏曲、非遗、民族民间舞蹈的15个演出节目;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世界遗产日活动等形式开展传承人培训,进一步提高传承人技能素质,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完成《普米族地名故事》《丽江彝族尔比》等校对编印,修改《小凉山彝族民间故事合集》,推进非遗记录传承;切实抓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