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拓宽各族青少年“三交”途径

来源:大理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4-21 18:12:21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大理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青年活动为抓手,搭建促进各族青少年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民族团结共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少年,统筹整合青联委员、党校青年讲师、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专业人才力量,吸纳创业青年、先进典型、基层团干部、一线工作者,构建起共青团大理州委青年讲师团、大理州苍洱青年宣讲团、大理州苍洱“志愿者”宣讲团和大理州红领巾巡讲团等“青”字号宣讲队伍,强化线上线下的覆盖范围,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主题宣讲29场次,累计覆盖10.5万余名青少年,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团结引领广大青少年在团结进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争当先锋队、突击队。

创新活动形式,搭建交流交融平台。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成长,探索创新活动形式,搭建多个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开展异地交流活动,组织青少年前往西安、昆明等地参加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为各族青少年提供了广交朋友、相互了解、共同成长的机会。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大理州各族青少年同心交流营”活动,累计200余名青少年参与,通过跨区域交流、文化互鉴、实践研学等形式,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国际交流交往,白族少先队员梅子言获推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作为唯一的中国少年代表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中国—东盟青年营”“洱海论坛国际青年行”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介大理非遗和生态特色,用共同的语言,向国外的青少年朋友讲好“中国故事”。

注重实践育人,拓宽“三交”路径。采取文化互鉴和实践研学双线融合的方式将实践育人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先队员“书信手拉手”结对活动,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少先队中队与中队、少先队员与少先队员之间的结对活动,通过书信往来介绍彼此的学习生活和家乡发展情况,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推进城乡结对共建,选取部分城区中小学与乡镇中小学建立结对关系,支持下关一中初中部、下关四中与新疆乌鲁木齐市相关学校进行跨区域交流,以“微心愿手拉手”等形式促进大西北与大西南的交往交流。开展红色教育与生态实践活动,依托周保中将军纪念馆、洱海生态廊道等教育基地,开展“重走红色足迹”“洱海保护志愿行动”等主题活动,将爱国主义、生态文明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各地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双一流高校定点帮扶、沪滇协作等外部资源,为本地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本地青少年赴外地学习交流,邀请省外青少年到大理参与同心营活动,搭建跨地域交流平台,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工作的整体成效。通过联动学校、社区、文旅部门等多方力量,将活动场景从营地拓展至苍山洱海、传统村落等实地,实现“处处是课堂、人人是纽带”的目标。依托团中央的品牌项目,构建了“从民族地区来,到民族地区去”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长效机制,近3年来,共选拔派遣了857人次开展为期1到3年的教育、支医、支农和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乡村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