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去年以来,普洱市江城县各族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奋斗足迹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奋力推动边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召开县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明确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印发有关工作方案,严格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工作要求。进一步充实乡镇、村(社区)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引导基层民族宗教干部自觉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忠实践行者和有力推动者。
全力促进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建设强发展,实施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落实项目3个,资金300万元;落实“十百千万工程”项目4个,投入资金974万元;实施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建设示范村3个,投入资金90万元;开展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实施民族手工业项目1个,投入资金20万元;为4家民贸企业申报获批2024年贷款贴息资金373.89万元。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实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提升了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以江城县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主题,推出江城县县内经典旅游线路5条和老挝边境经典旅游线路3条,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魅力与活力。
广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儿女心向党”系列主题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累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讲座20余场。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青少年抓起,成功举办江城县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暨第一届民族啦啦操比赛、江城县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边境行系列活动暨中小学生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成果展演等各类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项目,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交融创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60余场,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4期,展出作品1000余件。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城乡风貌、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建设,通过雕塑、美术、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索构建中华文化视觉形象表达体系,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举办70周年县庆,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全景式呈现70年来江城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巨大成就。
全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抓实“三项计划”,全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突出农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年接待游客175.09万人次,同比增长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31亿元,同比增长4.8%。突出育苗强基,组织各族青少年赴昆明、贵州及周边县(市、区)等多类型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手拉手”等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研学活动10余场次,有效推动青少年跨区域和区域内双向交往交流。突出互嵌融居,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以便民大厅等功能室为网点的服务阵地,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县内行政村、社区互嵌式居住率达到100%,县内各学校合校、学生混班混宿率达100%。
深入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域创建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活动,以“一中心一带一圈”为抓手,建成教育基地、主题广场等28个。截至目前,江城县已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8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8个、县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22个,“一中心一带一圈”创建格局加快形成。积极组织跨区域合作,普洱市江城县、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临沧市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以及红河州的绿春县,共计4州(市)11个县(市)在江城县举行滇西南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签约仪式,签订滇西南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协议,让创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为区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