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宏州着眼促进农村外出务工返乡回流人员和农村脱贫人口就近就业,由州、县两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推动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精准匹配人岗需求促就业,不断提升“承载量”和“吸引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瑞丽市立足沿边区位优势,聚焦盘活闲置资产、招引小型企业、建设加工场所、促进就近就业,通过“党委统筹+靶向招商+车间建设”模式,构建“厂房进村、车间入户、就业到人”工作体系,推动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双重困境,实现群众增收、集体受益、企业发展多方共赢。
强化组织“链”,做优服务保障
机制保障到位。将“家门口务工车间”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统筹人社、农业、投促等部门资源,建立“党委统筹、部门协同、乡镇落实”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定期调度、压实责任。政策保障到位。用好沿边产业园区政策优势,明确“以沿边产业园、帮扶车间、劳务合作社为载体,推动岗位进村”的工作路径,整合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2024年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568人次(含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22人)。组织动员到位。依托乡镇党委、农村基层党组织、“10联户”网格,成立劳务合作社2个,搭建“市—乡—村”三级务工就业组织化体系,建立就业需求、培训意愿、掌握技能“三张清单”。
强化资源“链”,挖掘增收潜力
在“联动”上下功夫。发掘沿边产业园区企业优势资源,村党组织、“10联户网格”进行牵线搭桥,建立企业用工、群众就业衔接机制,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到工业园区考察学习,精准匹配人岗需求,在户育乡试点推行“家庭作坊代加工”灵活就业模式,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截至目前,承接15万余条高清视频线加工任务,带动200余名村民在家就业。在“培育”上下功夫。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组建工作组,组织专业力量全程跟进,定制“宣传包装、政策指导、用工需求、原料供给”套餐化服务,培育本土小微企业山对山农业公司,盘活姐相镇常年闲置饲料厂房设施,改建为1条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2024年带动附近群众务工50余人,每人月均增收3000余元。在“盘活”上下功夫。以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通过招小商等方式,盘活“四位一体”、集体经济项目等闲置经营性资产,推动资金、资源双向奔赴,将农村闲置土地、厂房转化为就业载体,2024年产生集体经济收益82万元,带动1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强化产业“链”,拓展就业渠道
做强特色产业。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借力沪滇协作,实施“四位一体”项目,建成7500余平方米标准厂房,以商招商引进柠檬企业11家,推动产业从单一的种植端向“种植—摘选—初加工—精深加工”全链条延伸,提升产业就业吸纳潜力。2024年创造群众务工固定岗位150个。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引进瑞丽市乡集电商公司,建成户育乡11个村级寄递网点,2024年快递出库累计16万件,销售农产品超1万件;开展电商培训3场100人次,带动农户“触网”增收。强化车间帮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2024年发放贷款7753万元扶持327户;对吸纳就业效果显著的帮扶车间,给予发放吸纳就业奖补等支持,确保11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18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持续运行。
瑞丽市将持续立足口岸优势、资源禀赋,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深化“产业+就业”联农机制,推动“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提质增效、增量扩面,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端稳“致富碗”,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