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宏州瑞丽市以瑞丽沿边产业园区为核心,通过“硬联通”筑基、“软联通”搭桥、“智联通”赋能的创新实践,构建了涵盖物质基础、情感纽带、人才支撑的三维合作体系,打造出面向印度洋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深化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本。
硬联通筑牢合作根基。瑞丽发挥开发开放和多重政策叠加优势,通过“口岸+园区”的集成式改革,聚焦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承接东部先进制造业,推动中缅产能合作向纵深发展。2024年园区投产企业上百家,形成34.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芒市机场国际货运、中缅公铁联运、木曼铁路、章八公路等中缅跨境立体交通网加快形成,传统口岸通道正升级为集国际产能合作、保税物流、跨境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推动区域价值链向“跨境制造+服务贸易”双轮驱动转型,中缅互利合作成果进一步显现。
软联通搭建民心纽带。面对缅甸地震灾情,瑞丽纺织协会20万元慰问金体现了患难与共的胞波情谊;“胞波友谊保”开创跨境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新范式,中缅员工共庆泼水节、集体生日会等文化交融实践充满温情。政府与园区企业联动,从环境设施、文体娱乐、社会保障等方面,创新对缅籍员工的人文关怀。这种以制度性安排保障文化尊重、以常态化交流促进情感共鸣的“软联通”模式,将产业园区升华为民心相通的精神家园,将经济合作深化为命运共同体意识,搭建了中缅友好交流的桥梁纽带。
智联通培育人才动能。针对跨境合作中的语言、技术、政策等壁垒,瑞丽构建起“政校企”协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缅籍员工提供语言翻译、政策解读、技能学习等专项培训。同时,深化中缅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探索“中缅职教联盟”机制,精准对接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瑞丽市职业中学将招收千名国际学生,加快推进瑞丽市职业教育中心及产业孵化园项目。“语言筑基—技能提升—产业孵化”的全链条育才机制逐步形成,为双边发展培养“懂技术、通语言、融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技术输血”到“智力造血”的转变,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