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贡山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来源:怒江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4-29 17:43:51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怒江州贡山县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探索形成边疆治理的“贡山模式”,交出了一份民族团结、生态安全、强边固防的亮丽答卷。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铸就边疆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贡山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建成13个边境幸福村,独龙族、怒族等“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一是着力推动各族群众经济共富。2024年发放产业奖补、群众劳动生产等资金5217万元,36个以工代赈项目带动4711名群众人均增收4348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万人,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880万元,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0元。二是持续促进各族群众文化共情。2024年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州级非遗工坊1个;实施3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开展各类非遗培训活动4场次,成功举办了怒族“仙女节”、独龙族“卡雀哇节”“丰收节”等特色系列活动,民族文化保护更加有力。三是扎实推进边境地区治理共融。建立“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1188件,化解率98.26%。探索“六边六联六同”联建联创机制,绘就兴边富民固疆新画卷,民族团结进步已成为贡山最坚固的安全屏障。

守护生物生态“生命线”,构筑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6%的面积均在贡山县内,是国家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门户,贡山县坚决扛牢抓实生物生态安全保护主体责任,持续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一是防控网络更加完善。以“党建+”为抓手,构建三级林长责任体系,4690名生态护林员扎根深山,6886人专业保护队全天候巡护,科技赋能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连续9年森林火情、火案“双零”纪录。二是巡护监测成效显著。通过日常监测巡护发现彩云兜兰、暖地杓兰等珍稀植物,通过红外相机记录了金钱豹、黑颈长尾雉、黑麝的活动资料,充分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贡山实践”的新成绩。三是生态变现成绩喜人。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建设促进人居环境提升,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6.92%,村庄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6.83%,“旅居云南”贡山样板基础更加夯实,“中国天然氧吧”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着力发展和壮大林下经济,草果种植面积稳定在34.74万亩,中药材种植7002.77亩,茶叶种植4678.34亩,草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11亿元,林下经济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5.6%,“绿水青山”颜值正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

激活全民共治“能量场”,构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新格局。近年来,贡山县委、县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将国家安全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议程,全面优化充实国家安全机构队伍。一是不断充实“三防”力量。2024年贡山县投入边境人防力量5479人,开展边境巡护2030余次;投入资金4320.69万元,发放边民补助和联防员工资,下达资金3325.9万元,确保边境设施设备有效运维。二是不断强化法治固边。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对全县17个重点村(社区)开展普法4轮,创作怒族、独龙族、傈僳族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普法”《民法典快板》《普法强基》等法治宣传文艺节目4个。培养法律明白人187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挂牌26户,“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近5年来,成功申报2个国家级、2个省级、21个州级、28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覆盖率达97%。三是不断营造宣传氛围。通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宣传月等关键节点,组织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培训、国家安全主题党日活动,广泛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村寨、进校园、进机关,营造全民参与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