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马关县“四个一批”打造农文旅融合民族特色村

来源: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4-29 18:01:40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文山州马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通过整合政策资源、深挖民族文化、创新治理模式,依托边境幸福村项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项目、结合“田园马关、旅居福地”、农村房屋风貌治理形成了“四个一批”的实践经验,成功打造了罗家坪、马洒、腊科、阿峨新寨等一批农文旅融合民族特色村,推动民族村寨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托边境幸福村项目打造一批。马关县聚焦边境幸福村建设目标,采取“资金保障+项目攻坚+体系构建”三位一体。重点推进夹寒箐、小坝子、都龙和金厂4镇12个行政村164个自然村的规划实施,累计投入资金42978.32万元,6个方面22项指标体系建设全部达标。五年来,系统推进边境幸福村建设,边境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村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显著提升,成功打造了“一心向党”张家湾、“南疆国门小镇”茅坪、“守土固边”罗家坪、“悬崖边寨”大梁子、“饮水思源”凉水井、“荔经千年、枝为等候”南松等边境旅游村寨,形成产业富村、生态美村、文化睦村、治理兴村、开放带村、守边稳村的文旅融合新格局。边境村寨活力增强,边民依托乡村旅游实现增收,逐步吃上“旅游饭”,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效显著。

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工程项目打造一批。围绕“兴边富民示范县、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三个发展定位,马关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绿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认真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规划实施示范县项目5个、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项目10个,规划总投资3526万元,建成马洒、罗家坪、小马固新寨等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依托“田园马关、旅居福地”打造一批。积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旅居为媒”坚持“一盘棋”布局,整合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旅居康养产业提质升级,结合马关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业态产品,强化主体培育,突出示范引领,打造了多个特色旅游村寨,构建“G219国道最美驿站”和“山水田园示范县”品牌。结合边关文化、历史遗迹、红色旅游(如罗家坪)等资源,形成多元旅居产品体系,满足游客“诗与远方”的旅居需求。今年以来,为加强“田园马关、旅居福地”的建设,将马洒、龙树脚、腊科、罗家坪、小马固新寨等19个村寨列为旅居重点村。2025年1月至3月,马关县共接待游客90.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3亿元。

依托农村房屋风貌治理打造一批。马关县坚持典型引路,突出党建引领,以实事求是为导向,将房屋风貌改造与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建设等协调推进,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采取“群众自建+项目支持+绿美提升+产业赋能”的模式,引导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截至目前,实施“裸房”风貌改造提升22622户,先后打造了夹寒箐“上步高”、大栗树“乐作大寨”、小坝子“老懂寨”、南捞“小麻栗坡、坡角”等特色村,民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得到全县干部群众广泛认可。不仅提升了村寨的“颜值”,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