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彝良县“三个强化”绘就安置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新画卷

来源: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4-30 16:28:28       【字体:大    中  

昭通市彝良县发界安置区是昭通市万人以上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之一,安置各族搬迁群众2.5万余人。近年来,彝良县紧扣群众增收致富、和谐共居工作重点,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团结带领安置区各族群众共同绘就幸福美好生活新画卷。

强化产业就业支撑,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盘活迁出地的耕地、林地、宅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花椒、竹子等特色产业;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6个,引进巴食川珍、仕邦服饰、渝来面条等企业,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吸纳就近就业劳动力606人;开展信息摸排、岗位推送、技能培训、集中输出、稳岗服务等工作,让搬迁群众更充分、更稳定、更高质量就业,组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班10期,培训448人,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3场,集中输送务工人员74人。目前,安置区劳动力14469人,其中13376人稳定就业,就业率达92.45%。

强化教育医疗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走进新建的发界小学,教室宽敞明亮,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发界小学是安置区家门口的学校,全校现有45个教学班,2093名在校生中搬迁群众子女占90%。学校创新开展“德育币”积分兑换、红色教育实践、“最美弯腰少年”评选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子女健康成长。建设彝良县人民医院发界院区,配套床位1000张,有效满足了各族群众对更加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定期为群众免费体检,开展常见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帮助群众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高健康意识。

强化关心关爱服务,构建和谐共居社区。以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建设多彩童年儿童之家为重点,积极探索精细化服务新模式,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根据老年群众需求,提供休闲娱乐、爱心视频连线、集体生日等服务,让老年朋友能安享晚年;打造社区图书阅览室、假期托管班等阵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为帮助搬迁群众转变生活方式、尽快适应新环境,组织志愿者深入到群众家中解决各类问题,提高了搬迁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忧居”到“宜居”、从“搬得出”到“稳得住”的蜕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已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行动自觉。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