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丽江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把民族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深耕文化沃土,铸魂润心培根基。丽江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和“五史”宣传教育,聚焦“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丰富宣讲内容、提升宣讲效果,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1万余场次,让“双语共振”发出文化传承的最强音。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积极动员群众参与保护传承工作,营造人人有责的保护氛围。民族文学年度奖颁奖典礼永久落户丽江,玉河广场团结亭等32个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相继建成,“丽江礼物”文创产品惊艳亮相,让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四季村晚”等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搭建起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赋能聚合力。丽江市主动融入发展大局,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民族团结进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产业发展方面,立足旅游、能源、气候、生物资源优势,集中精力发展文化旅游、绿色工业、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形成文化旅游提质效、绿色工业扩增量、特色农业创品牌、生物医药延链条的产业发展路径。绿色发电总装机占全省17%,硅光伏产业单晶硅产能占全省的21.1%,绿氢产业从无到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丽系”品牌规模不断壮大,农业综合产值已达152.6亿元;云南白药、上海创诺等链主企业相继入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万亩,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营收突破百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多元互动,交流连心融共识。丽江市注重搭建平台,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成果,相继开展“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各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多彩同涟漪,共画同心圆”——杨浦区·丽江市青少年交流活动等。打造宁蒗县易地搬迁安置区幸福家园、古城区公租房和廉租房小区“五心服务之家”等一批互嵌式社区样板,加快互嵌式社区建设步伐。深化点对点劳务输出工作,参与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形成合作共赢、平台共享、情感共融的“互嵌式”协作新模式。古城景区、样样红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示范项目,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新的范例。倾力培塑各民族共享的节庆旅游品牌、各族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的体育赛事品牌,节庆、赛事活动成为各族群众连心桥。
强化法治保障,多措并举提效能。丽江市始终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社会基层治理体系,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持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法典宣传活动,把民族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纳入“七五”“八五”普法内容,通过“法宣在线”平台、“丽江民族团结进步”微信公众号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答活动,参与人数达12万人次,增强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协同联动,拓宽多元纠纷解决渠道,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巩固各民族团结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