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泸水市“五个一”模式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样板

来源:泸水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5-22 17:54:58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怒江州泸水市六库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民族地区特色资源禀赋,创新探索“五个一”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联动、统战聚力,推动傈僳寨子丙舍坝实现从“传统村落”到“共富样板”的华丽蜕变,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党建引领聚合力,探索“一套模式”激活发展动能

泸水市六库街道以党组织为核心,联合统战部门、民族宗教事务局等力量,构建“村党总支+合作社+11个村集体经济+农户+新乡贤”的多元联动机制。创新“4321”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40%村集体分红、30%员工工资、20%农户分红、10%合作社收益),并设立“民族团结进步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各族群众技能培训和文化交流。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整合民族技艺资源,形成“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的共享格局,傈僳族、汉族、白族等多民族群众在产业链上“同心共建”,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统战工作理念。

文化赋能添魅力,深挖特色打造“一种业态”

依托傈僳族文化底蕴,丙舍坝项目以“民族风情+现代体验”为核心,打造“云端咖啡屋”“木楞精品酒店”等网红打卡点,开发“摆时”民歌展演、“上刀山下火海”非遗展示等特色活动。统战部门牵头组织“民族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民族服饰研习馆和手工艺作坊,并邀请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参与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常态化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两岸一家亲”等主题节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文化认同,筑牢统战工作群众基础。

系统联动强根基,盘活“一个寨子”实现共建共享

在统战工作的统筹协调下,街道党政班子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知识分子等共同参与科学规划,成立怒江丙舍傈僳人家乡村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整合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资金135万元,吸纳63户多民族家庭入股,并引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项目。创新“一宅两院”模式,将农房改造为客房、商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项目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营业额超百万元,农户分红达10万元,成为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人才培育增活力,党员带头建强“一支队伍”

通过“乡村CEO”培养计划,选拔傈僳族、汉族等多民族骨干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成运营团队,赴杭州、普洱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统战部门联合工商联、侨联等组织“新乡贤返乡创业”行动,党员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参与民宿管理、特色餐饮等业态开发,形成“能人引领、全民参与”的团结奋进局面。同时,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评选机制,激励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彰显了统战工作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中的重要作用。

共同富裕显成效,联农带农鼓足“一个袋子”

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分红收益等多渠道增收,建设期带动本地群众务工1万余人次,农户月均增收3000元。2024年运营以来,利润分配惠及11个村集体和数百名各族群众,并设立“民族团结互助金”帮扶困难家庭。统战部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侨资企业参与对口支援,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地,使丙舍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地区的实践典范。

泸水市以“五个一”模式为支点,将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与统战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共兴、文化共融、成果共享,展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图景。未来,泸水市将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泸水答卷”,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泸水新篇章贡献统战智慧。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