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六聚焦六建设”谱写新时代固边稳边兴边新篇章

来源:德宏州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7-03 17:15:27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德宏州坚决扛牢新时代固边稳边兴边职责使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筑牢安全稳定屏障,深化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引领全州各族人民同心共建美丽家园、共护民族团结、共守神圣国土。

聚焦特色产业,建设“幸福边境”。德宏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围绕“开放兴边、特色兴农、彰文兴旅”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色兴农成效显著。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获评“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4万亩以上,年产量超70万吨,保持云南省唯一粮食净调出州地位;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果蔬、蔗糖、坚果等特色产业规模与品质双提升,鲜食玉米产业年种植面积超20万亩,年产值突破10亿元。开放兴边活力迸发。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及20条贸易通道;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瑞丽沿边产业园区等8个国家级平台集聚效应凸显,沿边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新落户企业336家(含12家龙头企业);2024年口岸进出口货值达692.5亿元;中缅跨境劳务合作迈向组织化、法治化、规范化;成功举办中缅智库论坛、跨国马拉松等国际活动,建成2个国门医院,实施对缅民生援助项目12个,深化民心相通。彰文兴旅蓬勃发展。重塑“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品牌,打好特色美食、生态绿色、边境旅游“三张牌”,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2024年接待游客3805.62万人次,同比增长23.9%,旅游总花费445.76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居全省前列。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08元,同比增长7.5%,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惠老助餐”“老年幸福食堂”等举措惠及民生。

聚焦历史传承,建设“和谐边境”。德宏州深入挖掘马嘉理事件、滇缅公路、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等各民族共同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建设边疆的光辉历史,建成南侨机工纪念馆、民族英雄早乐东广场等教育基地,讲好团结奋斗故事。“五个共同”深入人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浮雕墙、公园、街区;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公约签名、有奖答题、“微细胞”创建等活动,推进“五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五个共同”理念生动可感。文化传承交融发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成全国唯一景颇族博物馆、德昂族博物馆;傣族剪纸、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推动民间艺术创新发展,成功举办省民族歌舞乐展演,推出《滇缅公路·爱国记忆》等文化精品,增强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聚焦生态环保,建设“美丽边境”。德宏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倡导每人每年种“三棵树”,精细化管理环境,守护美丽生态底色。生态优势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生态保护与民族发展深度融合,生态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兴边富民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成功打造57个边境幸福村、250余个美丽乡村、600多个绿美乡村。生态理念根本转变。“砍树人变护林员、捕鸟人变鸟导游”的“石梯经验”和“矿山变青山、矿场变景区”的“回贤模式”被全国推广;荣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聚焦民生服务,建设“数字边境”。德宏州大力推进“数字德宏”建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治理现代化。数字底座夯实。建成统一数字底座(城市大脑),“数据中台、视频中台”上线运行,汇聚多部门数据6.3亿条,实现省、州平台互联互通,支撑金融服务。治理效能提升。“德治慧”平台升级赋能精细化治理;外国人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务工、居留等“一网通办”,五年服务27.5万人次,成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标杆,经验获推广。民生服务便捷。“i德宏”平台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入驻商家超2000家,注册用户9万余人。口岸、医疗、农业等领域数字化协同发展,构建数字边境新生态。

聚焦综合治理,建设“平安边境”。德宏州牢记“治国必治边”重要论断,筑牢西南国门安全屏障。强边固防体系健全。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完善“10联户网格”治理,打造千里边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构建“五道防线”立体防控体系,筑牢“耕地也是值守、放牛也是放哨”人民防线。安全发展能力增强。创新落实“1262”机制,发挥网格治理优势,提升边境地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加强就业群体和外籍人员服务管理。爱国戍边氛围浓厚。在边境一线全覆盖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活动,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增强守边建边奉献意识;坚持“五级书记抓边防”等机制,全州民族宗教领域持续和谐稳定。

聚焦交融互嵌,建设“和美边境”。德宏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推进各民族流动融居,打造“红石榴”驿站、“红石榴”之家品牌,建成多元共居格局村(社区)130余个,涌现出梁河和谐社区、盈江五和家园、瑞丽卯相社区等一批示范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格局。交融平台丰富。鼓励支持各族群众赴东中部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近年来全州办理结婚登记中不同民族通婚比例占通婚总数的35%以上。探索民族节日共庆、体育共享、特色村寨共居等交融新模式;积极打造民族节庆、美食、赛事促“三交”品牌,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展现美美与共;多民族同一个家庭、多民族同校同班同学、多民族和谐村寨社区普遍存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为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