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文山州聚焦“向谁普”“谁来普”“普什么”“怎么普”,坚持强化普法队伍建设、精准确定普法对象、丰富普法内容、创新普法方式“四点发力”,推进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走新”又“走心”。
聚焦“谁来普”强化“充电赋能”,让普法队伍“有底气”。坚持民族宗教系统干部带头学、基层干部深入学,全州民族宗教系统通过统战夜校、党组会、干部职工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学习,不断夯实民族宗教系统干部职工看家本领,增强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水平。为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宗教工作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问题,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期间举办全州党政干部宗教理论培训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网格员宗教政策法规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全覆盖对全州104个乡镇(街道)统战委员,民族宗教专干,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网格员集中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集中学习,累计培训人数1584人,让基层干部队伍面对群众做工作更有底气,更好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到基层、宣传到一线。
聚焦“向谁普”做到“精准滴灌”,让普法更加“聚人气”。以宗教活动场所、边境地区、城市社区为重点,全面提升普法质效。一是深入宗教活动场所“再普法”。通过民族宗教干部带头宣讲、邀请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专题讲座等方式,累计开展送法进宗教活动场所、进信教群众身边活动18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有效引导宗教界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共同体意识,提升学法、尊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二是上好边境村寨“普法课”。结合“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帮扶企业”工作要求,全州统战民族宗教系统干部职工全覆盖挂联25个宗教工作重点乡(镇)、45个村(社区)173名群众,进村入户与群众打交道、作宣传,推进法治宣传走深走实。持续深入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织普法小分队、“双语宣讲团”深入乡村振兴联系点、边境村寨开展法律法规等学习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法治观念,为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发挥积极作用。
聚焦“普什么”采取“清单配餐”,让普法内容“冒热气”。一是落实普法“共性清单”。充分运用电子显示屏、民族团结进步微信公众号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二是推行普法“个性清单”。结合民族宗教部门主责主业,强化《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宣传教育,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聚焦“怎么普”创新“花式普法”,让普法形式“接地气”。一是深入开展网上答题活动。通过微信、QQ等形式积极推送“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幸福花开彩云南”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问答二维码至成员单位、民族学会、宗教活动场所,组织1万人次参与网上答题活动,有力助推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二是组织观看旁听庭审活动。通过“视频+现场观看”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庭审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化法纪意识,始终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三是认真开展集中宣传。学习月活动期间,全州民族宗教系统深入街区、广场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学习月”集中宣传活动1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有效营造了社会各界重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