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深挖美食文化搭建民族团结进步桥梁

来源:德宏州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7-15 15:53:30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德宏州通过挖掘、保护、创新、融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德宏传统美食在促进民族交流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传承与创新德宏美食文化。一是完善非遗保护制度。德宏州积极完善饮食类非遗保护制度,加大对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传承人的支持力度。傣族的泼水粑粑、撒苤、火烧猪,景颇族的绿叶宴等众多美食被列入省、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制度层面为美食文化传承筑牢根基,确保传统制作技艺得以延续。二是培养美食制作人才。通过举办美食培训班、开展师徒传承活动,为年轻人提供学习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的平台。职业院校开设民族美食制作专业课程,邀请资深师傅授课,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鼓励厨师和美食爱好者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创新食材选取和烹饪技术。“孔雀宴”这一创新菜品,由22道德宏世居民族特色菜品组成,形似孔雀开屏,既代表各民族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相亲相爱,又寓意“孔雀开屏,迎八方宾客”,丰富了德宏美食种类,满足游客多元文化体验需求。

打造与推广“舌尖上的德宏”旅游品牌。举办美食节活动,以“民族美食,天然绿色”为主题,展示各少数民族特色美食。美食节期间,邀请知名厨师展示新派滇菜及其他菜系经典菜品,举办美食发展论坛,探讨民族美食发展方向,制定美食体系和标准,提升美食节内涵,为德宏美食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品尝美食、感受文化魅力。一是利用新媒体宣传。在新媒体平台开通美食专栏,制作美食攻略,宣传特色美食。开展美食品牌评选和“德宏美食推介官”抖音视频挑战大赛,评选出特色小吃名店、十大名小吃等美食品牌,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中集中亮相。众多美食爱好者和网红参与抖音视频挑战大赛,展示德宏美食制作过程、风味和文化内涵,提升了德宏美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德宏旅游业注入新活力。二是推出美食旅游线路。打造“芒市美食之旅”“瑞丽美食探秘”等多条美食旅游线路,将美食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游客在“芒市美食之旅”中,既能品尝傣味、景颇味等特色美食,又能参观孔雀湖、菩提寺等景点,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美食旅游线路推出后,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促进了德宏美食传播和旅游业发展,实现美食与旅游深度融合。

发挥美食旅游的经济带动作用。一是繁荣旅游市场。“舌尖上的德宏”品牌吸引大量游客。2024年,德宏州共接待游客3805.62万人次、同比增长23.9%,实现旅游总花费445.76亿元、同比增长21.4%。美食节期间,各大景区游客接待量比平时增长30%以上,游客在景区品尝美食,丰富了旅游体验,提升了景区人气。二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美食旅游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发展。德宏州建成21条美食街区,如芒市勐巴娜西美食城,餐饮营业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住宿业方面,特色民宿结合美食体验推出主题房间,入住率比普通民宿高出15%左右。交通业也受益,出租车、公交车客流量增大,旅游包车业务繁忙,相关交通收入每年增长15%以上。三是促进就业增收。美食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从美食制作、餐饮服务到旅游导游、景区服务等领域,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德宏各民族美食文化在传承创新和推广过程中相互借鉴、融合。“孔雀宴”的诞生就是各民族美食文化交流的成果,它将多个民族的特色菜品组合在一起,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象征。在美食制作和分享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学习,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二是经济合作不断紧密。美食旅游产业的发展,促使各民族在经济领域紧密合作。从食材种植、采购,到美食制作、销售,再到旅游服务,各环节都有不同民族的参与。在美食街区,不同民族的商户共同经营,相互协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进一步加深了民族间的联系和团结。三是社会交往不断拓宽。游客因美食来到德宏,与当地各民族群众互动交流。在品尝美食、参与美食活动过程中,游客了解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界限,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了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