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助推边境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

来源:昆明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7-15 16:00:14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昆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后,实施“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全力推动资源向磨憨集中、政策向磨憨倾斜,以再造一座城的魄力,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提速提质增效,助力边境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

坚持统筹联动,全方位构建兴边富民新格局。建立五区一市、36家市级部门、合作区、磨憨镇协同抓落实的组织架构及工作联络体系。落实“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组建一个工作专班、确定一个结对精品村、编制一张规划图、建立一个双向联动工作机制、策划一个产业招商项目、明确一个产业营销模式”的“七个一”工作部署,推动边境幸福村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乡村振兴、平安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相融合。磨憨镇边境幸福村建设6个方面19项指标高标准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磨憨—磨丁合作区被纳入国家民委共同现代化试点。

坚持产业赋能,全过程发展兴边富民优势产业。抓紧抓实磨憨镇六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分别以“边关风情”“哈尼营地”“醉美傣家”“茶香瑶寨”“雨林时光”“田园乡愁”为主题,聚焦六个重点村打造特色民族村落,推动道路、民宿、农业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搭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桥梁,依托“国门嘉年华”开展“国门商业街”开街、“云南3×3超级篮球联赛”磨憨站等民族团结“赶摆”集市,积极导流引客。2024年磨憨接待游客140.02万人,旅游总收入19.22亿元。指导创办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林权、闲置房屋等要素入股。截至目前,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有5个村超过18万元,最高的磨憨村达到122.3万元。鼓励边民参与互市贸易,注册登记边民合作社12家,登记入组7747人。边民互市贸易额54.53亿元,比托管前增长43%,边民总收益达1315.08万元。

坚持民生优先,全要素改善兴边富民基础条件。印发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方案,明确至2025年底,在磨憨镇建成8个“典型示范村”、47个“提档升级村”、11个“达标巩固村”的目标。推动52个市级部门牵头实施154项民生补短板项目,2024年磨憨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2355元,比托管前增长49%。推动昆三中、师大附小等对口帮扶磨憨9所学校,3014名学生享受昆明主城优质教育,下达学生资助资金551.03万元,行政村有幼儿园占比、远程教育覆盖率等均达100%,托管以来磨憨中学中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8家市属医院托管、对口帮扶磨憨镇卫生院和11家村卫生室,21047人按照“就高不就低”享受昆明优质医保,特殊人群参保率达100%。实施原有风貌改造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累计改造危房480户。推进5个口袋公园建设,做好古树名木普查认定,摸排古树名木67株并挂牌,森林覆盖率达91%,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交流融边,全周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办“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等宣传教育活动120余场,引导边境地区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围绕“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建成边境幸福村帮带共建纪实碑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6个,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66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跨区域建立结对共建民族团结进步联盟8个。在磨憨建成6个“昆明书屋”、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村史馆和1个“国门书社”,组织磨憨22个村367名青少年参加民族团结“同心营”“爱国戍边行”、文庙开笔礼等磨憨—昆明双向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