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党群同心、军民协力凝聚防汛抗灾“乌蒙力量”

来源: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7-16 16:17:42       【字体:大    中  

7月8日至9日,昭通市镇雄、威信两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其中威信县最大降雨量达254.4毫米,刷新该站点自1958年建站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持续强降雨导致4个河道站点超过警戒水位、3个站点超过保证水位,部分区域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

面对严峻汛情,昭通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应急、气象、消防、公安等多部门,发动1.3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构建起“监测预警—抢险救援—灾后重建”全链条应急体系,凝聚起防汛抗灾的“乌蒙力量”。

精准预警筑牢安全防线。昭通市气象台提前8天预报此轮强降雨过程,开展“递进式”服务,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及各类预警信息10条,发布“1262”精细化预报专题17期。并联合自然资源规划、水利、应急等部门发布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严格落实“有人监测、有人预报、有人服务、有人应急”的“四有”工作机制,实现气象服务全流程覆盖。同时,通过976个应急广播终端,累计播发暴雨红色预警4条、橙色预警13条、黄色预警6条,为防灾避险争取宝贵时间,筑牢了防灾抗灾的“第一道防线”。

多方联动开展抢险救援。镇雄县、威信县第一时间出动消防员56人次、车辆10辆次,率先开展群众转移和险情处置工作。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调集39车、208人、18艇、5犬奔赴灾情最为严重的威信县罗布镇黑龙村山体滑坡现场,采取“人机犬协同”的搜救策略,全力搜救失联群众。武警官兵徒步挺进道路损毁的核心灾区,分成两组同步开展道路疏通和隐患排查,累计清理塌方1050立方米,设置警示标识50余处。交通部门联合高速管理处、施工企业昼夜奋战,投入100余人、43台机械,72小时内抢通G352国道阻断路段,打通4个乡镇“生命线”。威信县6000余名党员干部对14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排险除险,上门开展“敲门行动”2.9万余次,紧急转移群众1071户3652人,集中避险转移受灾群众582人。

党群同心聚力灾后重建。市财政局紧急拨付1000万元应急资金,专项用于群众安置和隐患排查。电力部门投入450余名抢修人员,采用重载无人机空运电杆等物资,仅用4天实现威信全县3万余户全面复电,当好人民群众的“光明守护者”。交通部门制定“暴雨中双向四车道畅通无阻,雨停后2小时内路见本色”的韧性交通建设标准,全面修复受损道路300余公里。镇雄、威信两县658支驻村工作队1978名驻村干部就地转化为“灾后重建服务队”,与群众一起清理房屋淤泥、抢收受损农作物。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