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显担当

来源: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7-18 16:31:25       【字体:大    中  

今年以来,文山州平均降雨量350余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进入6月后更是连续降雨,先后发生多轮洪涝灾害,面对严峻汛情,文山州号召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全力抓好预警发布、隐患排查、抢险救灾等工作,全面织密织牢防汛救灾抢险“防护网”。

压实责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文山州督促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严格落实防汛抢险救灾清单,明确基层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农村和社区党员、党员应急分队等8类群体27条防汛救灾具体责任,强化县(市)、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水务、气象、自然资源等各级党组织的协调配合力度,健全完善“州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干部包乡、乡级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到人”的五级联包责任机制,全力构建州、县、乡、村组五级党组织联合推进防汛救灾工作的一体化格局。文山州马关县木厂镇当地党委、政府靠前指挥,压实防汛责任单位和镇村组三级网格责任,指定11名包村责任人、199名包组责任人,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工作要求,对11个在册地质灾害风险点、9条河流、2个水库进行实时监测,定时传达汛情,不定期对各村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暗访检查和工作调度,防止因汛情、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健全部门联动,构建立体防控体系。面对持续强降雨易引发的险情,文山州健全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起“人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实时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变化,严格落实落细防汛“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及时进行预报预警并实时调度,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前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提前组织转移避险等。遇高级别预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在重点部位提前布置力量和物资,发生险情及时组织抢险救援。目前已发布防汛预警提示4期,“1262”精细化预报100余期,及时通过视频调度系统、电话和“云汛达”App等叫应100余次。文山市气象局不断优化“人防+技防”防控技能,依托自动气象站24小时追踪雨情风情,滚动发布分区域、分时段精细化预警信息,通过应急广播、云MAS短信平台及村组微信群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确保预警在30分钟内覆盖偏远地区。

预警机制完善,精准指挥调度水平。文山州砚山县八嘎乡通过微信、应急广播等平台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将信息第一时间传达至村寨,迅即组织党员干部对辖区内低洼易涝区域展开拉网式巡查,在工作人员有序引导下,4户10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至村活动室避险。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八达村,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在八达河蹲守巡逻。其间,及时转移了一批群众,尽力帮助群众减少经济损失和保障生命安全。

加强值班值守,发挥网格服务作用。为有效预防和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文山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加强值守,切实发挥网格服务管理作用,及时整合县、乡、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队伍等群体,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下沉到村组,紧盯隐患点和风险区、防汛薄弱环节等,有针对性组织群众开展应急转移避险演练2200余场次,2万余名党员干部在河流、水库、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镇易涝区等风险区域开展巡查排险和抢险救援工作,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700余个,及时有效做好转移避险、紧急抢险等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文山州先后制定党员应急志愿服务队组建方案和管理办法,按照“专、精、兼”原则,围绕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林草火灾、应急救护、心理干预五个关键领域,在整合应急、林草、消防等部门力量基础上,组建33支党员应急志愿服务分队,通过“理论+实训”方式,分类分层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护等场景实战演练,提升党员应急救援综合处置能力,锻造一支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的先锋力量。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