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嵩明县构筑文明实践圈绘就各民族互嵌共融新图景

来源:昆明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7-21 17:25:59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昆明市嵩明县嵩阳街道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以“阵地围着群众建、服务跟着需求走”为工作导向,创新“空间换服务”模式,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以协同体系为基,搭建各民族共居共乐的融合平台。着眼于优化资源利用,通过阵地融合、队伍共建、机制创新、品牌赋能打造高效协同的服务体系,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坚实平台。坚持“利于活动、便于管理”原则,街道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站等资源,打造集理论宣讲、文化教育、健康服务等于一体的“一室一堂两站八中心”综合阵地,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圈”。综合阵地让各民族居民在家门口共享多样化服务,成为各民族交流的“连心桥”,实现服务资源“一站集成”的同时,更让各民族群众在高频互动中增进了解。创新实施“伙伴计划”,建立辖区内单位党组织、企业、社会组织联席会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项目对接。

以惠民实效为要,编织各民族相知相亲的幸福网络。将文明实践切实转化为惠民实效,立足民生需求,打造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让各民族群众在共享服务中感受温暖。全年开展家电维修、健康义诊、爱心义剪等便民活动80余场,组织技能培训、邻里联谊等惠民项目,特别针对空巢老人、新就业群体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关爱行动,累计服务居民7300余人次,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各民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提升幸福感,让社区成为充满温情的“大家庭”。依托阵地资源,组织“我们的节日”“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吸引居民2640余人踊跃参与。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组织各社区常态化开设“第二课堂”及寒暑期托管班,1200余名各民族儿童在这里共同学习、嬉戏成长,从小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以社区治理为核,激活各民族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通过创新“空间换服务”模式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源,构建起“组织联建、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文明实践矩阵。该模式已覆盖12个多民族聚居小区,惠及1.3万名居民,有效盘活各类资源,提升服务效能,让各民族在共建共享中凝聚共识。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成立志愿服务队,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链接社区“合伙人”提供多样化奖励,形成“服务—积分—激励”的闭环管理模式,形成从“喊着干”“推着干”到“比着干”“争着干”的新气象,持续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热情。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