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五歌联奏”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7-30 17:55:11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文山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搭建促进各族青少年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唱好红色教育“主题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山州依托“红色文山历史展陈馆”“东升公社”“老山精神”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丘北县举行以“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青少年儿童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引导青少年儿童在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从“讲红色故事”到“学红色事迹”,争做“强国复兴”的时代新人。西畴县成功启动云南省第四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暨“青少年游基地、学党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乐学党史、善学党史、学懂党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伟大精神。麻栗坡县开展如“重走英雄路”“红色故事我来讲”等教育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亲身参与中深刻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唱好研学活动“学习歌”,扩宽视野增长见识。以“研学”形式为载体,大力打造“走出去”和“请进来”精品研学形式,促进各族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成长。文山州委统战部、州民族宗教委等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文山州“石榴籽一家亲”暨“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主题研学交流活动,精心设计了涵盖历史文化、科技创新、非遗传承、自然探索等丰富内容的研学课程,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根基。共青团文山州委依托青少年宫校外教育平台推出“神草记”“变形记”“石头记”“从军记”“雄关记”“寻仙记”“句町记”“出海记”8条红领巾研学线路,探索开发“研学+红色印记”“研学+文物遗迹”“研学+科技创新”“研学+筑梦体验”“研学+乡村生活”等模式,持续开展“少年寻”系列研学活动,让思政课“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唱好儿童之家“关爱歌”,当好青少年健康成长守护人。汇聚驻村帮扶单位、返乡大学生、退休老干部等力量,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关爱活动,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州委老干部局号召广大“银发力量”,深入社区开展“以老带小”传承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为孩子讲述民族文化故事、展示民族文化服饰。开展“以小助老”教学反哺,积极推动青少年志愿者、社区儿童参与智慧助老行动。州民政局统筹协调资金,为各站点精准配备图书资源、益智教具及文体器材,有效满足少年儿童学习娱乐需求,为孩子们营造优质的成长环境。文山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到乡村振兴联系点开展“暑期护航伴成长 童心筑梦向未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文山州委以“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面向全国高校广发“邀请函”,积极探索“学校+县域”合作服务模式,让大学生广泛参与基层服务工作中,通过开展科普知识、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培训等课程,为孩子们创造有趣、安全的假期环境。

唱好非遗“传承歌”,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当文化传承人。广南县花赛小学开展“弄娅歪”暑期课,让各族青少年认识到非遗魅力,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内涵,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砚山县将棒棒灯舞、土陶制作等非遗技艺融入课程,开设别具一格的“非遗小课堂”。依托刺绣文创非遗工坊,将刺绣技艺纳入美术和手工课程中,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体验彝族刺绣的独特魅力。马关县结合壮族版画等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民间艺术等,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唱好体育赛事“交流歌”,以赛为“桥”增进友谊。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桥梁纽带作用,传承、弘扬、保护优秀民族、体育项目,搭建各民族互动平台,以体促融、以体赋能,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砚山县举办2025年云南省青少年皮划艇(静水)冠军赛,全省2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齐聚砚山开启水上竞技之旅。文山市举办2025年青少年校园射箭比赛、2025年青少年校园乒乓球、跆拳道比赛、2025年文山市首届校园象棋围棋比赛,推动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麻栗坡举行“少年强国志,国防体魄行”青少年国防教育暨2025年文山州首届青少年体能拓展比赛,活动首次将国防教育、军事训练与体能拓展深度融合,开创了文山州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新模式,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