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以“四个聚焦”绘好乡村振兴质效底色

来源:怒江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7-31 17:42:29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怒江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聚焦强化组织领导,坚决扛牢巩固成果促振兴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怒江州委、州政府定期召开“开年第一会”、工作推进会、调度会,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出台巩固成果促振兴工作规划和决定,编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创新实施“1223”工作机制和“领导挂包、专班推进、四级联动、企村结对、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制定实施“1+6”专班机制推动农民增收、易地搬迁后扶、草果产业发展、咖啡产业发展、项目资产管理、“千万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广泛宣传“三农”政策,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坚持用怒江的生动案例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成功举办3届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

聚焦动态监测帮扶,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始终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地区,持续落实“包保、监测、暗访、调度”四项机制,做到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消除,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加强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出台促进就地就近就业15条措施,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及周边建立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基地)65个,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覆盖带动搬迁群众1.64万户5.74万人。组建就业小分队点对点开展就业促进服务工作,5.77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5.34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1%。持续优化就学、就医、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聚焦产业就业创业,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抓产业、抓就业、抓创业,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7810元提升到2024年10913元,年均增长8.7%,连续4年增幅排名全省前列。近年来,全州26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20万人以上,15万脱贫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以上。2023年以来全州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20万元,2024年全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亿元,“百万村(社区)”增至17个。

聚焦乡村持续发展,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文明起来。坚持狠抓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工作”,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全州草果产业种植面积达111.4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3亿元,带动16.5万群众人均增收3438元;咖啡种植面积达3万亩,综合产值达2.32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达6.5万亩,综合产值达2.07亿元。建成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79个边境幸福村,建设绿美乡镇12个、省级绿美村庄14个、州级绿美村庄623个,全州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通邮。全州县级以上文明乡镇26个、占比96.3%,文明村229个、占比85.1%,怒江州创新打造的“五心网格”治理模式,得到了中央政法委点赞,村级防灾避险案例受到应急管理部和省级通报表扬,兰坪县河西乡共兴村、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