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弥渡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纵深推进“文、旅、体、教”融合赋能,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文化铸魂。打造具有弥渡底色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将花灯戏、弥渡民歌等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发展。打造“非遗传承中心”平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弥渡县博物馆、弥渡县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楹联文化基地,开展楹联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彰显“文献名邦”文化底蕴。聚焦非遗、弥渡民歌保护传承,依托“非遗下乡”“非遗过大年”“弥渡民歌节”等活动进行宣传展演,凝聚起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精神力量。
以旅游促融。推进文旅产业“1588”发展战略,推动“八大景区”建设,成功创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景区。引进旅游发展公司,打造“来大理,爱上弥渡”“在大理爱上生活·旅居弥渡”文旅IP。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泡温泉、品美食、赏花灯”文旅品牌。以节庆活动为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正月十五密祉元宵灯会”“铁柱踏歌”“小河淌水·雾本桃园”桃花节等主题活动。
以体育聚力。发挥体育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独特优势,以体育健身活动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各族群众身心健康,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建成体育项目场地1272个。依托国家级非遗花灯戏,全县组建花灯队伍1010支,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连续举办“小河淌水半程马拉松”比赛,与中国残联合作举办全国残疾人半程马拉松邀请赛、举办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以体育赛事聚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合力。
以教育凝智。在全县79所中小学全覆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五史”学习教育,到苴力镇五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密祉镇“尹宜公故居”等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开展思政课程课件比赛,通过以赛促建的方式,推动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依托北京大学定点帮扶弥渡县的优势,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开展思政实践课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和“校地联动”特色“大思政课”教育模式,常态化跨区域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每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讲解竞赛、推普周等活动,不断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