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马关县“六笔聚力”打造边境旅居新高地

来源: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8-12 17:12:21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文山州马关县立足独特自然生态优势与多彩民族文化,紧扣“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好在文山的工作要求,通过高位推动、项目筑基、生态泼墨、文化交流、产业融合、品牌创建“六笔”聚力,奋力书写边境县域旅居发展新篇章,推动旅居产业实现从“点上萌芽”到“面上成势”的跨越式发展,打造边境康养旅居新高地,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以高位推动为笔,擘画旅居经济新蓝图。将康养旅居定位为县域经济转型、乡村振兴与民生福祉的战略支柱产业来抓。高位谋划定方向。确立“创建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目标,全力做好康养旅居大文章,先后出台《马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马关县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等政策。目前,全县有旅游资源8个主类、18个亚类、40个基本类型和182个旅游资源单体。孵化培育多元市场主体。通过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孵化培育一批契合旅居需求的特色民宿、农家乐、文创工坊、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现有酒店宾馆150余家、特色农家乐40余家、文旅企业43家,2025年一季度,酒店、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达156.2万元。携手共进谋发展。与河口县、屏边县共同开展文化交流与旅游推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助旅游达人、网络红人、文旅会展等推广马关,扩大文旅“朋友圈”,持续开拓旅居市场。

以项目筑基为笔,筑牢旅居发展新基石。建成雾缦雲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文山州首条客运索道、鞍马湖环湖步道、马洒森林步道、逢春君澜大酒店、“边关粮仓·1954”文创园、阿雅帆船露营基地等关键项目。配套建成绿道616公里、花带973公里、旅游厕所35座,点缀“口袋花园”“街边小景”。打造马洒村、龙树脚村等农文旅融合示范样板村,运营“春水浅”“香如故”“山隐”等精品民宿10余家,显著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游客体验。万茂时代文商旅综合体、南山现代生态农文体旅融合(世界花山)等项目正加速推进,不断完善旅居生态链。

以生态泼墨为笔,绘就康养旅居新画卷。学习推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域打造“绿美马关”“全景马关”。优化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在全县建立村(社区)共建理事会130个、村民小组共建小组1682个,实现全覆盖,创新探索“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机制,此经验获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旅居云南”发展和健康县城建设现场会推广。依托此机制组建水利、道路、环境等服务组833个,吸纳成员5000余人,激发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乡愁留住远客。深入挖掘边关文化、红色旅游、非遗美食和民俗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塑造“一村一景一韵”的独特旅居环境,打造腊科、上布高、小马固新寨等特色村,游客不仅能品尝地道美食,还能沉浸体验舂粑粑、磨水豆腐、磨玉米制作“面面饭”等,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资源优势彰显。马关县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16.9℃,年均日照1804小时,无霜期327天),生物资源多样、水利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6.7%,拥有古林箐、老君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大吉厂云海、古林箐潺水岩千米飞瀑、马洒原始森林等秘境奇观,共同绘就了未曾揭秘的“人间仙境”,尽显“秘境马关、山水田园”魅力。

以文化交流为笔,提升旅居体验新内涵。创新开发边疆山水田园风光、民族文化等禀赋资源,不断丰富旅居新体验。节庆IP引爆旅居流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挖民族节庆内涵,持续举办“花山节”“锦壮红饭节”“牛王节”等,创新融入斗牛赛、长街宴、篝火晚会、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展演等,促进交流认同,带动消费。2025年1—6月,累计接待游客169.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非遗赋能旅居体验。以“非遗”为纽带,打造马关“月月有活动、处处展非遗”的特色文化景象。让各族群众在非遗中增进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更为旅居者搭建起深度融入当地生活的桥梁,在亲身体验与互动中感知当地文化。边关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立足边关、民族、生态、红色文化、贸易文化等,突出“红与绿、美与富、新与特”的特点,打造“一心向党”张家湾、“南疆国门小镇”茅坪、“守土固边”罗家坪、“悬崖边寨”大梁子、“饮水思源”凉水井、老懂寨兜阳文化旅游村等,策划推出10条“畅游马关”边境探秘主题线路,彰显“田园马关、醉美边境”风情,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到“守国就是守家”的家国情怀。

以产业融合为笔,拓展旅居产业新矩阵。创新探索“旅居+”,把游客“流量”转化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持久“留量”。“旅居+医药”。成立马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引入20余家中西医养生馆,以本地种植的砂仁、黄精、重楼、三七等中药材为“食引子”,推出三七炖鸡、荨麻鸡等特色美食以及三七、草果、八角等系列中药材衍生品。“旅居+美食”。以节为“媒”,举办乡村旅游节、民族传统节日、红果参节等,带动骡子汤锅、腊科火腿、拉基豆豉、八寨铜火锅、荞粑粑、花米饭、壮家凉鸡、萧福源糕点、蚂蚁卷粉等美食,让游客品尝舌尖上的马关,感受地道美食的“魅力”。“旅居+农业”。发动景区群众种植猕猴桃、香脆李、草莓、红果参等,让旅客体验采摘乐趣,将田间地头转化为深度体验的旅居课堂。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虹文现代花果产业园项目建设),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开发50余个高端农产品作为旅游商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农业增值与旅游增收双赢。“旅居+体育”。借助熊朝忠、陶忠超两位世界职业拳王IP的影响力,精心策划并推出拳王争霸赛、牛王争霸赛、山地摩托越野赛及展现乡村风光的田园马拉松、接地气的“村BA”篮球赛等,为旅居者打造丰富多元的生活场景,极大提升旅居生活的乐趣与体验感。

以品牌创建为笔,筑就旅居品牌新高度。将品牌创建优势转化为吸引人、留住人的核心竞争力。马关享有“世界铟都”之称,先后获得“中国草果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中国森林康养人家”“中国传统村落”“云南省卫生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等国家级、省级荣誉。其中,阿峨农民版画入选云南省“非遗伴手礼”。涵盖生态康养、民族艺术、文明创建等“金字招牌”,共同构建具有马关辨识度,安全、舒适、包容、温馨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高品质旅居环境,提升旅居者的归属感、安全感与幸福感,逐渐把马关打造成为旅居者寻觅乡愁、体验田园的向往之地。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