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以体育为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保山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8-13 17:39:26       【字体:大    中  

近年来,保山市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探索“以体为媒聚人心、以赛为桥促交融”模式,通过建强阵地、打造赛事、丰富活动、推动融合,以体育为媒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体育成为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的桥梁纽带,深化拓展各民族全方位互嵌共融的实践路径。

建强全民健身阵地,打造共娱共乐平台。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加大投入,全力补齐短板,让体育场地成为各族群众朝夕相伴的“交融空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完善群众滑冰场和公共体育场馆等场地设施建设,补齐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全市已建成各类健身场地727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4平方米。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建成民族特色体育广场28个、村级健身点896个,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这些基础设施成为周边各族居民日常锻炼、互动交流、其乐融融的重要“生活圈”和“社交场”。更新完善的施甸体育公园、龙江白家山体育场地设施和大力推进建设昌宁体育公园、太保山体育公园等一批体育公园,已成为各族群众日常互动、休闲健身的“共享空间”。

打造特色体育赛事,搭建互学互鉴舞台。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形式赛事活动体系,让各族群众在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加深情谊。打造“乡村篮球季”“民族健身大拜年”等群众活动,年均开展赛事超200场,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专门设置陀螺、民族武术、射弩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云南省第一届全民健身大赛三赛区比赛在腾冲市隆重举办,2025年施甸县首届陀螺邀请赛充分展示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2025年青少年轮滑比赛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深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举办“隆阳咖啡马拉松”“施甸民族射弩邀请赛”等品牌赛事,将民族服饰展示、传统歌舞表演融入赛事环节,2025年施甸“村BA”赛场外设置民族美食街、非遗展示区,龙陵县蛮旦阿昌族村春节活动篮球赛与窝罗舞实现大联欢大融合。

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拓宽共建共富路径。“体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坚持把体育与教育、旅游、文化、医疗、健康、养老和旅居等产业深度融合,以“跟着赛事去旅行”打造精品体育赛事,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培育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3个、体育文化优秀项目6个,“永子杯”围棋大师赛获评省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滇西徐霞客寻踪之旅徒步线路获评省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腾冲明光边地文化体育节获评省级体育文化优秀节庆。2025年以来,全市共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38场,约3万人次参赛,体育产业的“热度”正转化为各民族交融的“温度”,为区域发展和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提供了“硬支撑”。

强化竞技体育引领,凝聚交心交融奋进力量。建立健全民族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为各民族运动员提供平等发展舞台。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参加各类体育竞赛、邀请专家指导、体育运动世家老中青传承等多种方式,积极培养体育人才,2025年向省级输送运动员2人。在各类大赛中积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将赛场上的顽强拼搏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保山运动员在国际比赛获1金1银、国家级比赛获6金5银5铜、省级比赛获8金14银20铜。第二示范小学1名学生在2025年省级青少年冰雪项目公开赛上,夺得年度省级赛事首枚金牌。省级城市篮球联赛总决赛成绩,创保山近年省级成年篮球比赛最好成绩。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