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各民族群众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品牌创建越发响亮。
深挖文化根脉,夯实认同基础。玉溪市立足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依托“抚仙湖、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聂耳文化”等标志性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文旅融合项目。例如,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通过讲好生物进化历史与人文历史的结合,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共同生存发展“生命同源 命运与共”的理念。持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不断厚植爱国情怀,凝聚“义勇前行”的前进动力。讲好古滇青铜文化故事,发布《李家山宣言》,例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同时,组织专家学者编纂《玉溪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合丛书》,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创新传播方式,增强感染力。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让中华文化符号“活”起来、“潮”起来。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宣传队,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开设“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云岭石榴红”网络话题并组织开展短视频大赛,制作发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公益广告系列短视频等。此外,依托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教育实践中心、主题教育基地及其他公共文化场所面向社会大众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
融入日常生活,促进实践养成。玉溪市将中华文化符号嵌入城乡公共空间和群众生活场景。组织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中心城市宣传矩阵建设,在高铁站、高原体育运动中心、体育馆、博物馆、聂耳纪念馆、客运站、大型商场等建设宣传阵地。依托秀山公园、龙泉公园等资源,以长廊、雕塑、壁画等形式呈现长城、黄河、孔子等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标识。同时,推动戏曲、书法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中小学开展“国旗下的成长”、学中华礼仪、诵经典诗词、传非遗技艺等活动,由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编排演奏的《小雅·鹿鸣》火遍全网,登上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先后建成了玉溪市非遗展示馆、玉溪窑址博物馆,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做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利用,用好“花街节”“火把节”“米线节”等民俗文化活动,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着力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玉溪市通过挖掘符号内涵、创新传播手段、推动实践融合,让中华文化符号成为各族群众情感共鸣的精神标识。下一步,玉溪将持续深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工作,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引导各族群众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