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四个着力”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普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8-19 17:31:43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普洱市秉持守正创新理念,通过“四个着力”策略,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显著成效。

着力挖掘文化内涵,讲好团结故事。普洱市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并生动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人物故事及活态民俗,生动讲述“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立碑初心与传承、“宾弄赛嗨”的当代价值、“茶马古道”上各民族互通有无的悠久历史等承载共同记忆的鲜活故事。截至目前,已提升改造各级博物馆10个、文化馆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95个,实现了44个沿边行政村、12个主题公园、12个主题街道、11个4A级旅游景区、31个教育基地、19个示范学校的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全覆盖。

着力打造精品线路,串联交融纽带。普洱市提质升级了“思茅—宁洱—墨江—江城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澜沧—孟连—西盟边三县多彩民族风”“景东—景谷—镇沅自由行”3条具有标杆意义的旅游促“三交”环线,在业态创新、项目布局、品牌塑造上实现突破。持续推进“旅居云南康养普洱”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激发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已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云南省旅游名村7个、云南省金牌旅游村7个、云南省最美乡愁地8个、村庄类A级旅游景区12个,实施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建设项目90个,推出“周末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93条,民族团结园等4个景区纳入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旅游线路,思茅大荒地、澜沧老达保、西盟永俄寨等6个案例入选旅居云南典型案例。

着力培育新兴业态,激发融合活力。普洱市大力发展节庆旅游,积极探索并推广“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间组织、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成功办节模式,持续高水平办好墨江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民族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墨江曼海村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突出、服务质量优良的省级、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推广“村民+合作社+平台企业+专业运营机构”的多元合作共赢模式,形成“核心景区(项目)辐射带动周边村落”的发展格局,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研学旅行,依托普洱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咖啡文化等资源,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主题突出、课程丰富、体验性强、管理规范、安全舒适的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体验。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充分发挥普洱生态和气候优势,推动旅游与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规划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温泉康养中心、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这一独特红色资源,精心设计研学、体验、情景教学等产品,讲好普洱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进的生动故事。大力发展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等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浸润中增进认同。

着力强化宣传引导,浸润人心促认同。普洱市引导全市景区景点、星级酒店、特色民宿、旅行社等涉旅企业,自觉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内化为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外化于旅游产品设计、服务流程优化、解说词撰写、宣传营销推广、员工行为规范等全链条、各环节。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强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团结故事的宣讲传播。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