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撑好知识产权“保护伞”促进彝绣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来源:楚雄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8-25 19:01:42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楚雄州深耕品牌化建设,做好“知识产权+”文章,筑牢彝绣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屏障,为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着力培育一批信誉卓著、辨识度高、竞争力强的彝绣产品自主品牌。

积极争取支持,完善服务平台。楚雄州成功争取国家及省级部门支持,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昆明代办处楚雄工作站,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指导站。同时,建立楚雄彝绣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楚雄州商标品牌指导站、楚雄州版权交易中心及多个版权服务工作站,为彝绣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商标注册、版权登记及其他知识产权服务。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品牌保护。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编撰《楚雄彝族服饰志》,建立彝族服饰(刺绣)保护名录。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楚雄彝绣集体商标,申报“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累计指导226户彝绣企业完成50件彝绣类商标注册、23件专利授权,并对全州1400余个创新性纹样实施免费版权登记。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保护合力。强化司法联动、行刑衔接与协同保护机制,设立楚雄彝绣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彝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站。开展“市监蓝护航彝绣企业”“彝绣非遗绣未来 知产保护织精彩”“彝绣花开”等专项普法活动,为彝族服饰传承人量身定制法律课堂,为彝绣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体检,编印《彝绣企业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汇编》,普及绣品版权、商标、专利等法律知识。启动楚雄州知识产权专家库建设及知识产权保护论文征集活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指导制定标准,规范生产行为。支持彝绣骨干企业及乡土人才参与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发布《楚雄彝族手工刺绣生产技术团体标准》,指导骨干企业制定7项彝绣产品企业标准,构建起以团体标准为引领、覆盖研发、收购、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企业标准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为每件绣品赋予“数字身份证”,实现非遗溯源与跨境电商无缝衔接,并联合跨境电商平台打造“彝绣国际云展厅”。“纹样数字化、工艺标准化、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为全球非遗活态传承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楚雄经验。

推广彝绣标识,加强品牌管理。鼓励彝绣经营主体统一使用“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标识,联合新华社发布全国首个手工业发展指数“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及“新华·楚雄时装周指数”。全力推进“楚雄彝绣”集体商标注册,成立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创新推出“彝绣贷”“彝绣保”等专项举措,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推动彝绣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加速发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