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构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新格局,以“组织保障、思想引领、活动创新、联系青年”四部曲为脉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打造“教育浸润+实践养成”融合模式,为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注入青春动能。
筑牢组织保障“主心骨”,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前奏曲”。一是深学细悟强根基。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专题”、主题党日“第一主题”、干部培训“第一课程”,筑牢思想根基。二是协同联动建机制。借力东西部协作、沪滇帮扶等平台,联合多部门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化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困难青少年帮扶、志愿服务、青创培训等工作。三是清单管理促实效。制定《贯彻落实“云岭青年心向党‘1+5’”工程任务分工方案》,推动“青春同心”工程与共青团业务深度融合,细化举措、挂图作战、阶段评估,持续巩固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建强思想引领“主阵地”,奏响民族团结进步“进行曲”。一是多元宣传拓广度。以“民族团结宣传月”为节点,开展宣传活动,面向各族青年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是情感共鸣增认同。依托团支部、少先队组织,将民族团结融入“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队会、“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举办“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青春分享会、“青春为祖国挺膺共担当”主题演讲,织密民族团结情感纽带。三是特色宣讲润人心。组建“石榴籽”青少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运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深入基层开展宣讲200余场,以鲜活讲述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激活活动创新“主引擎”,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交响曲”。一是人才赋能树标杆。实施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举办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训,开展“雨林创业先锋”选培,成功选树首届“雨林青年创业先锋”10名、提名奖5名。二是跨域联动促交融。联合统战、民宗部门出台《西双版纳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实施意见》,链接上海、内蒙古、广西等地17所中小学,以红领巾中队结对形式开展多层次交流活动。三是文化传承焕新彩。创新“非遗+”“节庆+”“文化+”模式,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推进非遗进校园、进乡村,开设“青年与非遗”专栏10期,激发青少年文化传承活力。
凝聚联系青年“内聚力”,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幸福曲”。一是青联聚力助振兴。深化“青联组织服务千村计划”,组织15批次青联服务团下沉乡村,打造5家青联委员工作室作为乡村振兴“大本营”。二是创业行动聚人心。以青年创业兴乡行动为载体,聚焦各民族青年需求,落实《2023—2024年青年工作十件实事》,通过实践见习、创业扶持、联谊交友等举措,增强青年获得感、幸福感。三是精准关爱护成长。实施“云岭青春扬帆基金”“芙蓉学子”“爱心助学”等公益项目,争取“云南共青团关爱服务留守儿童”专项资源,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229场,多渠道筹措助学金及物资帮扶困境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