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民族团结+文旅”为核心,深入挖掘独特资源禀赋,强化文旅品牌创建,着力构建“旅游+”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旅游成为增进民族团结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劲引擎。
深挖文旅资源,赋予旅游促“三交”新内涵。立足文化溯源的“宣威底气”,擦亮民族团结“宣威名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激活文化资源,在守好历史文脉基础上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聚焦品牌创建,以“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为示范品牌,借景区提质升级开发文旅新业态、乡村旅游新路线,撬动“三交”深度发展。二是创新宣传推介,依托文化馆、火腿博览馆等场所讲好宣威故事,创作《石榴花红》《宣威火腿情味长》《我在风起的云端等你》等精品剧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三是丰富文旅活动,承办全国青少年民族舞蹈展演,连续举办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开展山歌节、“三月三”民俗节及“四季村晚”“送戏下乡”等活动,充分展示民族风情,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底蕴与凝聚力。
推进多元整合,拓展旅游促“三交”新活力。创新“民族团结+文旅”模式,结合宣威资源优势,推动“旅游+”“+旅游”多业态融合,实现文旅产业多元发展。一是打造“宣威美食”招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宣威味道”品牌形象店,推动其规模化、品牌化,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探索“非遗+旅游”,实现双效益。推动非遗与旅游结合,促进传统文化活态传承。阳光食品非遗工坊打造“工业旅游观光工厂”,提供糕点制作品尝体验;荣升火腿非遗工坊丰富“文化+非遗+美食+住宿+旅游”业态,让游客深度了解火腿制作。三是拓展全域旅游空间,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质。引导群众流转资源,走合股联营、共同富裕之路。来宾街道“虎头山·云间红”长征文化公园成近郊游目的地;杨柳镇荷花村借“旅游+历史文物+山歌文化+非遗”擦亮古驿道底色。
优化服务环境,丰富旅游促“三交”新场景。以项目为带动,完善交通、标识、设施,打造优质服务环境。一是完善基建,提升景区品质。推进尼珠河大峡谷、板桥迤谷花海等重点项目,推动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尼珠河大峡谷建成高端服务设施,链接营地、民宿等景观,打造“一户一景、一村一画”格局,优化旅游要素,提升游客体验。二是强化秩序维护,增强安全感。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妥善处理投诉,开启“旅游警务”模式。旺季设志愿服务点,实时管控人流,设“爱心服务站”助力平安旅行。三是优化产品供给,丰富消费场景。打造避暑旅居示范点,延伸产业链。以建设尼珠河大峡谷极限运动基地与精品民宿为契机,引入多元服务业态;优化升级西泽乡戈平宣威火腿庄园特色业态,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