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通过多元路径打造青少年交流计划升级版

来源:玉溪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9-03 17:31:39       【字体:大    中  

玉溪市持续深化“聂耳故乡石榴红”品牌内涵,打造青少年交流计划升级版,通过沉浸式教育、跨区域实践、定制化服务等多元路径,将红色基因、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为各族青少年构筑有温度、有深度的成长平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持久青春活力。

以红色铸魂为根基,厚植家国情怀与民族认同。玉溪市将“聂耳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精选12个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研学路线,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堂”系列活动。在暑期聂耳故乡红色研学活动中,300余名青少年代表走进聂耳纪念馆,在泛黄手稿与珍贵影像中感受《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时代意义;通过“石榴花开”主题宣讲、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等形式,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融入历史叙事。华宁县组织300名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研学,结合滇中革命斗争史,引导青少年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生动故事。红塔区凤凰街道创新开展“电影团课”,借助《长津湖》观影与“冰雕连”精神解读,让青少年在情感共鸣中深化“五个认同”。

以文化浸润为载体,培育石榴籽精神家园。玉溪市以“聂耳故乡”文化IP赋能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开展“音乐团课”“非遗课堂”“打卡研学”等特色活动。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玉溪分课堂第八讲以“石榴花开”为主题,在红塔区北城中学展开宣讲,引导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江川区举办“李家山古滇青铜文化展”,让青少年在青铜古迹中理解“多元一体”内涵;通海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之旅”,通过文庙祭典、经典诵读等沉浸式体验,将儒家文化“和合”理念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合;澄江市依托抚仙湖生态保护实践,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环湖徒步”“环保倡议签名”,在守护“地球生命摇篮”中深化“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以实践交融为纽带,构建跨区域交往新生态。玉溪市依托“三项计划”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基地+研学+结对”立体化交流体系。澄江化石地、聂耳纪念馆等32个青少年教育基地暑期接待新疆、西藏结对学校青少年,开展“生命起源探索”“国歌故事研学”等活动。创新推出“书信手拉手”“云上共绘”,与新疆沙依巴克区、西藏10余个学校结对,借助“小小红领巾讲解员”展播、联合创作《石榴籽儿紧相抱》画卷等促进文化互鉴。创新构建港澳台青少年体育交流融合模式,依托高原体育运动中心,承接港澳台游泳、铁人三项队常态化训练,暑期开展主题活动30余场。

以精准服务为支撑,守护特殊群体成长温度。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实施“定制化”关爱工程。江川区“多彩生活七彩假期”项目将非遗刺绣、彝族剪纸融入托管课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授平针绣技法,让特殊孩童在非遗传承中感悟“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塔区连续7年开展“情暖童心”公益夏令营,通过“心理沙盘游戏”“民族歌舞工作坊”等,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元江县建立“滇王奖学金”长效机制,对高考优秀学子实施“物质激励+成长导师”双帮扶,激励各族青少年奋发向上。高校“返家乡”实践团队深入社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民族政策微宣讲”,惠及数万名青少年,搭建各民族青少年互学互鉴的桥梁。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