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博物馆用文物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来源:楚雄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5-09-09 17:45:03       【字体:大    中  

楚雄州博物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管理机制、硬件投入、展览服务、队伍建设、对外宣传、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办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以物为要”,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点,以观众需求为导向,以多办展览、办好展览和为基层送展览为突破口,切实在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注重品牌创建和成果巩固,注重宣传教育和特色彰显,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旅游景区建设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用文物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着力谋划实施项目建设,夯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软硬件基础。一是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3次对博物馆整体风貌、基本陈列进行大规模提升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办馆条件。二是数字赋能,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2022年以来,实施了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序厅数字化建设、基本陈列数字化建设3个项目,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依托新兴科技手段和多元化宣传方式,拓展文物保护与利用、研究与教育范围,以文物为载体,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理念,发掘文物蕴含的人文内涵,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文物背后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实现观众与历史跨时空的交流和沟通。以保护促传承,以利用促传播,以展示促教育,让文物在新时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有效提升了文物数字化保护能力及全馆数字化展示和文物活化利用水平,提升了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三是加强景区建设。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来,持续完善停车场、公厕、洗手台等配套设施,绿化美化景区环境,完成景区网站、语音导览等智慧化系统建设,深化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景区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良环境。目前,共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完成讲解服务3万多场次。

着力策划精品展览,搭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外宣平台。一是提升对外展览水平。从2010年开始,楚雄州博物馆精心打造提升“楚雄历史文化展”“霓彩衣裳·中国彝族服饰精品展”2个精品展览,先后到北京、上海等省区市30余个博物馆交流展出,探索“以文促融、以旅促交”的新路径,积极宣传展示楚雄州“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张世界级名片,促进楚雄州与省内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推出红色文化展览。为进一步激发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2019年推出“中共楚雄历史展”,深化红色教育。该展2022年荣获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州博物馆被省委组织部列入“红军长征过云南”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精品路线点,成为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文旅智慧化教学体验基地。三是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展览。2024年5月推出“楚雄州各民族服饰展”,生动展示楚雄州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哈尼族等民族服饰,呈现楚雄州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印记。

着力拓展服务项目,广泛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博惠民活动。一是积极引进临时展览。坚持每年引进4个以上省外精品展览,增加博物馆的“新鲜血液”,先后引进省外“丹青神韵——荆州博物馆馆藏名家书画展”“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唐卡、岩画文物精品展”“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桦树皮上的民族——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展”“饰美人生——贵州苗族银饰展”“丝路霓裳——哈密清代维吾尔服饰展”“汉唐火州丝路风采——新疆吐鲁番汉唐文物精品展”“文明之光——陇中彩陶艺术展”等民族文化展览30余个。积极到相关博物馆开展展览交流,通过外展交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坚持每年在春节、“五一”、国庆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州庆、火把节、彝族年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三是举办流动博物馆展览。精心筹划“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彝族文化大观园”“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长征过楚雄”“声名‘雀’起——绿孔雀科研与保护教育展”等5个流动博物馆展览,深入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五进”活动,先后巡回展出200余场次,参观群众达60余万人次,真正把展览办到基层,使流动博物馆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课堂”。四是举行非遗动态展演。与州民族艺术剧院合作,每周六下午在馆内举行非遗动态展演及文博惠民演出活动,至今共演出400多场次,吸引各族群众走进博物馆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寓教于乐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