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以“旅居+”模式探索边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

来源:文山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5-09-11 18:26:15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文山州以“旅居+”模式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体制机制创新,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平台,全州文旅产业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旅居人数增幅明显,激活了全域旅游的“一池春水”,有力推动了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建体系强保障,“旅居+服务”提升“体验感”。文山州将旅居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出台《文山州加快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山州旅游人才队伍建设10条措施》等政策,构建“1+N”政策框架,破解文旅发展碎片化、人才短缺等难题。组建旅游产业高端智库、引育旅游产业导师,实施“旅游服务创优星火计划”,建立“政府统筹+智库支撑+市场运作”的新型治理机制,2025年5月召开“旅居云南·好在文山”现场推进会,聚焦八大旅居业态全力打造“旅居云南·好在文山”品牌。8月,针对普者黑景区和坝美景区提升改造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景村一体”改革,聚力打造“三七之乡·健康文山”品牌,具象化诠释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创模式拓路径,“旅居+体育”提升“吸引力”。打破传统办赛模式,2024年以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300余场,策划“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精品线路,形成“赛事热度—游客流量—消费增量”闭环,“旅居+体育”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动能。通过在丘北县举办“亚洲金腰带卫冕战丨2025中国普者黑·强拳之战拳王争霸赛”、西畴县连续三年举办多场国家级自行车赛事、麻栗坡县和马关县举行“中国(云南)·越南(河江)少数民族体育交流赛及跨境骑行”活动、马关县举办“2025年云南省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暨边境县(市)三人篮球赛”等一系列“体育+旅游”活动,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观众、旅居客,推动体育、文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步带动住宿、餐饮、文创作品消费,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依托三七、石斛等药材及民族医药资源,推动康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打造了马关县龙树脚村“医养+旅居”民宿新模式,砚山县康养中心开设全国中医系统首家“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和国内规模最大的“治未病中心”,广南县六郎城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六郎城·仙草秘境”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住文山吃文山买文山”,走出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路。

文化赋能改革,“旅居+节庆”提升“人流量”。文山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旅居+节庆”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动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丘北县“普者黑花脸节”升级为“月月有精彩”的节庆矩阵,通过“体验式传播”拓宽受众,将核心IP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举办“旅居广南·菌享者太”菌文化节、“锦壮红饭节”“三月三”等系列节庆活动,多维度打造民族文化IP,推出非遗手工艺体验、民族服饰旅拍等业态,突出“清凉经济”与“文旅融合”双重爆发力,吸引了大批游客深度体验“三七之乡·健康文山”。建立“非遗工坊+文旅+数字”转化机制,认定44家州级非遗工坊,为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通过在丘北县推出“多彩民族情·普者黑非遗之旅”、在富宁县“坡芽情歌·富宁非遗探索之旅”设置了情歌对唱体验点和推出“非遗剧本杀”、在广南县推出实景演出《遇见坝美·梦回桃花源》等活动,让游客在创新传承中推动非遗价值变现,有效激发非遗市场活力。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