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与挂联村携手奋进绘就民族村寨蝶变画卷

来源: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9-16 17:47:12       【字体:大    中  

自2023年5月昭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挂联大关县上高桥乡新民村、红旗村以来,与两村携手奋进,聚焦党建强基、产业富民、治理提效等重点工作,以“三曲联动”破局,以党建设施赋能、民生产业增收、智志治理焕新筑牢根基,稳步绘就民族村寨蝶变画卷。

党建设施赋新能,唱响蝶变振兴曲。以党建联建为核心,构建“挂联领导+驻村队伍+骨干党员”帮扶体系。局主要领导挂联新棚党支部,统筹推进红旗村党组织提升工作,推动该村党组织由软弱涣散转向充满活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发展。聚焦两村基础设施弱项,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在基础建设、产业开发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精准发力,破解实际难题,夯实振兴根基。精心选派5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分赴两村深入一线,发挥专长助力村级事务,协同指导村“两委”培育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及青年干部率先投身乡村建设与基层治理,带领村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累计推动完成50项民生实事,形成“骨干引领、群众参与、整体推进”的生动格局。

民生产业促增收,唱响幸福暖心曲。立足两村实际精准施策,实现产业有特色、环境有颜值。新民村依托可机耕土地广、土壤保墒性佳等优势,在巩固黄牛养殖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着力打造“牛村”“蔬菜村”“中药材村”的“三特”产业体系,2025年蔬菜种植规模有望持续扩大,特色产业正成为群众增收主渠道。红旗村依托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重点发展黄牛、筇竹、烤烟三大产业,科学规划养殖区、种植区和休闲区。2025年黄牛存栏量达886头,其中55户养殖规模超10头;烤烟种植390亩,其中6户种植面积逾50亩;“小石林”休闲娱乐区建设有序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带动59户低收入群体,户均年增收2500元;通过合作管护万亩筇竹、承接沟渠桥梁项目,解决161人就业问题,近3年收益持续攀升。

智志治理焕新貌,唱响和谐共进曲。坚持“授人以渔”与“暖心服务”并重,在提升群众技能的同时厚植民生温度,推动精神生活“富起来”,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两村采用“引进来+走出去”模式开展培训,累计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15期,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授课,组织种植大户外出观摩,内容涵盖蔬菜病虫害防治、黄牛科学养殖等实用技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围绕“一老一小”关爱工程,两村协同发力、各具特色:新民村自今年4月设立每月9日为“助医日”,联合“溜客食堂”接送就医老人,为周边三村老人及特殊群体提供外卖配送与免费送餐服务;红旗村自今年3月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将每月15日定为“网格员日”,通过走访精准掌握老人需求,网格员为独居老人提供义务保洁、协助视频通话等关怀,实现关爱精准“滴灌”。两村同步强化政策引导,运用“大喇叭+微信群+入户宣讲”普及环境保护、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及爱国卫生要求,依托“小课堂”解读政策、回应热点,推动村民自觉践行规范、积极参与政策实践,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