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打造联农带农“金链条”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来源:楚雄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9-17 18:11:53       【字体:大    中  

今年以来,楚雄州通过深耕产业、培育主体、强化科技赋能、优化服务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稳固高效的联农带农机制,有力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35元,同比增长5.9%。

深耕产业布局,注入增收新动能。楚雄州依托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示范项目,聚焦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现代种业等十大重点产业,深挖增收潜力。以花卉产业为例,通过实施花卉“三个百亿”工程,鲜切花种植面积与产量常年稳居全省第二,为农民增收筑牢根基。同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量同步攀升,其中中药材产量增幅达20%。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经营净收入稳步增长,今年一季度实现人均经营净收入1594元,同比增长7.1%,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

强化主体培育,搭建增收新平台。楚雄州将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作为联农带农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强化“一把手”招商,引进实力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精准落实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激励企业发挥联农带农纽带作用。目前,全州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5户,年营业收入达322.21亿元,带动农户增收51.24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74户、全国家庭农场7376家。这些主体不仅拓宽农产品销路,更创造大量“家门口”就业机会。一季度,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29元,同比增长3.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成为增收重要支撑。

深化科技赋能,开拓增收新格局。楚雄州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等项目,培养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同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共建现代种业研究院、有机农业研究中心及种业联合实验室,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直达田间地头。科技赋能显著提升农民种养水平与农产品附加值,为持续增收注入强劲技术动力。

优化保障服务,开辟增收新路径。楚雄州主动思变求变,出台《楚雄州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分层分类精准施策。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培育乡村振兴CEO、遴选联农带农典型案例等举措,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增收保障体系。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