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通市永善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广泛吸纳各类专家人才,推动传统产业做优、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活、特色产业做实,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有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贤力量日益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
优化要素服务,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合力。永善县坚持用足用好上级及本地政策,最大限度向基层倾斜政策红利,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出台《特色水果全产业链发展奖补实施方案》《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奖补办法》《加强衔接补助资金支持竹产业收购加工奖补办法》《永善县红光易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入驻管理办法》《永善县“一事一议”支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永善“乡土人才”“名家、名师、名医”遴选培养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聚焦枇杷、脐橙、沃柑等特色产业,深化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中心、西南林业大学等“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合作关系。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开展项目合作、提供定期服务等举措,吸引141名省内外专家短期驻留或远程指导,有力保障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强化项目支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家园。永善县坚持以高质量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及专家团队的信息交流,大胆试验新品种,积极筛选并推广符合当地实际的科技成果和良种,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带动群众收入大幅增长。2024年以来,成功引进18个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猕猴桃新品种,建成4个新品种栽培示范基地。持续深化“归雁兴永”行动和“双招双引”机制,常态化举办人才招聘会、返乡人士代表座谈会,依托“以才引才”“以商招商”模式,吸引140名优秀人才以项目投资、技术指导等方式反哺家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带动1158名群众实现就业;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创业平台7个、市级返乡创业园2个,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聚焦产业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永善县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人才价值共创”原则,着力构建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深化“善果工匠”省级劳务品牌建设,积极开展电商人才、建筑工匠、乡土能工巧匠等培训,累计培训2824人次,培育种植大户2451户;将农村实用人才“万人培育”工程列为县委书记领办项目,新培育农村实用人才7421人。2024年,云南七彩食品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昭通市竹产品加工业中首家销售收入破亿元企业。持续深化政策上门讲、意见上门听、服务上门办的“三上门”工作,线上线下开展人才政策宣传活动30余场,进一步畅通企业引才用才渠道;实施人才激励培育工程,树立“尊才爱才重才”鲜明导向,选树一批先进典型,以榜样力量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有力彰显团结伟力,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