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牢记嘱托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大理样板

来源:大理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9-26 16:38:19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大理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为重点,精心打造“苍洱处处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建设,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持续向好、经济量质齐升、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

牢记嘱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中凝聚强大向心力。2016年9月与2024年1月,大理州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州累计15家单位、16人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14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示范单位,12个县(市)均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培树了“苍洱处处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以及洱源县“推广郑家庄经验做法、共建生态和谐洱海源”、鹤庆县“千锤百錾铸同心”、弥渡县“小河淌水世界共享、花灯故里同心筑梦”等“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民族工作品牌。通过实施苍洱转型发展等“六大示范工程”,全力打造“苍洱一体 民族共融”的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

文化铸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精心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民族文化“双百”工程等140余个民族文化项目,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添彩。2015年以来,全州开展系列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170余场,刊发相关稿件7000余篇。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举办活动300余场次,组建各级宣讲团20余个,深入基层宣讲4500余场,覆盖受众67万余人次。以通俗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转化为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社会氛围。

齐心协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秉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转型、民生事业发展,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提升,生动诠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幸福图景,“党的好政策”与“群众的好日子”成为“共同富裕”的真实写照。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项目落地生根,全州产业转型、空间拓展、发展提质迈出坚实步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高铁时代”开启、“首条国际航线”通航,见证了大理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的坚定步伐;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聚链成群,乳业、核桃、水果、蔬菜等“苍洱名品”创优提质;“在大理爱上生活”“最佳爱情表白地”等文旅品牌风靡全网,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生活有甜头、日子有奔头、未来有盼头。

融合赋能,全方位嵌入促“三交”。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出台《大理州关于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工作方案》《大理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全州103个社区为主阵地,以“六微法”为主要抓手,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出台《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开展骨干培训、规范讲解词和导游词、展陈提升等十项创优提质行动。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云南民歌大家唱等重大文旅活动110余场,以持续开展的文旅和体育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力提升了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在全州41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推进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建设,组织州内8大景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景区联盟。

善治良序,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健全民族工作法规体系,制定出台《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及《大理州贯彻落实〈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民族事务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大理建设,促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与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深度融合。同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司法实践,发挥文化凝心铸魂的软实力,将司法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以法治力量保障和维护民族团结。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