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小肉串“串”起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来源: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9-28 15:52:44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昭通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民生发展、产业振兴的实践,大力推动“昭通小肉串”产业发展,让小肉串“串”起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百亿级产业链。昭通市坚持全产业链布局,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发布《昭通小肉串制作和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推进小肉串烧烤产业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目前昭通小肉串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已突破130亿元。针对群众聚居区就业需求,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养殖优质肉牛,带动1.8万各族群众参与养殖昭通小黄牛,每年出栏肉牛约18万头,形成规模大且稳定性强的牛肉供应链。在加工方面,积极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屠宰、分割、速冻生产线。

聚焦产业链条,推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昭通市将小肉串产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增收的“主抓手”,通过“转移就业+就近就业”双轮驱动,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将小肉串产业与东西部协作、劳务品牌打造相结合,培育“昭通小肉串师”劳务品牌,组织各族群众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从事烧烤经营;聚焦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建立“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小肉串产业不仅带动了1.8万农户养殖肉牛还带动了11.77万人创业就业,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昭通职业学院与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开展深入合作,挂牌昭通小肉串技能人才培训学校,在职教园区打造“昭通小肉串产学研中心”,常态化开展教学活动和培训工作。

坚持文化铸魂,搭建各民族交流交往桥梁。在小肉串技术培训中,以“师徒结对”“技能共学”等方式,促进各民族互嵌,让产业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催化剂”。彝良县某肉牛养殖合作社组织汉族技术员与彝族养殖户“一对一”帮扶,汉族师傅传授科学养殖技术,彝族群众则分享传统放牧经验,双方共同探索总结出“高山放养+玉米补饲”的育肥方法,使肉牛出栏周期缩短1个月。夜市小肉串摊位成为文化交流的“微窗口”。昭阳区“夜昭通”美食街聚集了200余家烧烤摊,经营者来自不同的民族,摊主们互相学习调料配方,创新推出“民族团结套餐”。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