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马关县勾勒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新图景

来源: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10-11 14:58:36       【字体:大    中  

今年以来,文山州马关县对标群众持续增收“五问”、对表州委“15件事”,动员县、乡、村、组四级力量,用好“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从“4+1”(乡村产业、乡村就业、乡村建设、乡村改革和筑牢底线)五个方面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让群众钱包越来越鼓,乡村振兴底气越来越足。

产业“造血”稳根基,特色种养结硕果。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马关县始终把产业增收作为群众致富的“压舱石”,田间地头、养殖场里处处涌动着增收活力。田畴间,57.62万亩大春粮豆作物长势喜人,45万亩经济作物铺展希望,3.1万亩蔬菜新鲜上市,“米袋子”充盈、“菜篮子”丰富;养殖场里,12.17万头生猪、1.58万头肉牛、67.14万只家禽出栏,肉蛋奶总产量14920吨,畜牧业总产值预计达4.49亿元;8730亩水产养殖贡献1392吨“鲜味”。特色种植更成增收亮点,39.43万亩中药材郁郁葱葱,在山间孕育着“绿色财富”;12.5万亩水果挂满枝头—3.67万亩香蕉、2.31万亩柑橘、1.53万亩百香果,特色红果参也迎来收获季,今年已收获6.67万吨水果,产值超2.64亿元。“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让土地迸发增收活力。

就业“搭桥”拓渠道,饭碗端稳心不慌。马关县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目前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其中4.91万人在省外稳定务工。同时,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源,开发6077个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弱劳力、脱贫户;扶持59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1975人就业(含417名脱贫劳动力),累计兑现奖补610.8万元,让群众既能“走出去”务工,也能“留下来”挣钱。

改革“破冰”激活力,集体群众双增收。今年以来,马关县强化党建引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县13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118.93万元,平均每村8.61万元。同时,有序推进宅基地审批,累计审批3459宗、37.07万平方米;整改农村集体“三资”问题93个,涉及金额603.84万元;流转土地9.09万亩,其中规模流转5.4万亩,让闲置资源变“增收资产”,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建设“扮靓”新生活,宜居乡村展新颜。今年以来,马关县统筹推进“十美工程”,攻坚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已完成26座公厕、5415户户厕建设,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7.35%;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镇区生活污水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1.89%。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底线“筑牢”守民生,精准施策暖人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马关县派出32名处级领导“蹲点式”指挥,134家单位下沉一线,351名驻村队员驻点帮扶。在健康保障上,2587名脱贫户和三类重点监测对象大病患者全部得到救治,家庭医生签约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在住房安全上,26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开工率达88.5%;在饮水安全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77%。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推送预警信息6354条,办理群众救助申请896件,发展3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家庭农场,培育922名农村致富带头人、61名乡村工匠,用“精准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

马关县以“五问”破题,用实干作答,让“产业兴”有了坚实支撑,“百姓富”有了真切体现,“生态美”有了生动模样。未来,在马关这片热土上,乡村振兴的脚步将愈发坚定,更多民生幸福新图景正持续点亮。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