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十个一”系列主题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提质增效

来源:普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10-17 17:51:40       【字体:大    中  

普洱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一周年为契机,自今年6月起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十个一”系列主题活动,有力推动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深化巡回宣讲,筑牢思想根基。普洱市与省级联动开展“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巡回宣讲活动,组建由盟誓代表后代、讲解员、记者、专家构成的宣讲团,创新采用“理论+故事”“语言+文艺”多元形式,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基层一线开展巡回宣讲15场。活动通过生动讲述与艺术呈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和群众根基。

二是举办专题培训,赋能人才队伍。普洱市创新开展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系列专题培训,以“基础教学+特色课程+实践教学”三维模式,于7至10月成功举办省内外专题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培训构建起多层次、宽覆盖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注入坚实思想动能和持久推动力。

三是召开周年座谈会,汇聚智慧力量。9月22日,普洱市召开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通过重温回信内容、组织各界代表深入交流研讨,有效推动重要回信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会议深化了对光荣传统的传承弘扬,明确了以忠诚、奋进、实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普洱实践路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与持续奋进力量。

四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广泛汇聚民心。普洱市精心组织“民族团结大联欢”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依托云南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9月集中举办文艺展演、交响演出、民俗市集等13场主题活动,覆盖群众近万人次。活动通过情景再现与歌舞联唱,生动展现“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内涵,弘扬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时代主旋律。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配套举办特色民俗市集、非遗文创展销、集章打卡、版画巡展等多元体验,有效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夯实群众基础、注入持续动力。

五是拓展媒体传播,营造强劲声势。普洱市创新策划“牢记誓词铸忠诚 团结奋进兴边疆”中央省级媒体行活动,9月19日至24日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经济导报、云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网络达人组成“主流媒体+自媒体”双矩阵采访团,通过实地采访、人物访谈和直播联动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民族团结建设实践成果。活动显著提升示范创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营造声势浩大的舆论氛围。

六是打造专题纪录片,注入文化内涵。普洱市策划摄制《叶脉同心》专题纪录片,以普洱茶文化为叙事主线,系统构建《茶和天下》《民族丰碑》《崭新画卷》《历史启示》四集内容,深刻展现中华民族在历史迁徙、生产生活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纪录片以影像为载体在全市各级平台全面推出,并推送至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播发,生动诠释“边疆多民族融合示范”的普洱实践,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提供有力视听支撑与传播动能。

七是组织合唱周活动,激扬团结旋律。依托国庆节重要节点,精心策划民族团结合唱周系列活动,邀请专家担任评委,汇聚25支省、市、县级专业合唱团同台竞演。活动同步举办公益讲座与惠民演出,传递边疆各族人民“一心一德跟党走、团结到底兴边疆”的共同心声。合唱周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有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显著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凝聚广泛精神共识。

八是征集文艺作品,凝聚精神力量。举办“我们都是收信人 我们都是答卷人”主题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征集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400余件,320余幅(篇)精品入围展出。自9月起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广泛传播,40幅优秀摄影作品在省文联官方平台专题发布,提升普洱民族团结故事传播层级,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撑。目前优秀作品展播推介工作持续开展,为创建长效赋能。

九是组织文化定向活动,赋能文旅融合。普洱市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内涵,圆满举办“同心同行 续写荣光”文化定向活动。通过构建“身体实践—文化解码—价值再生”现代传播模式,有效拓展茶马古道文化品牌影响力与感染力,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注入丰富文化内涵与创新活力。

十是举行同升国旗同唱国歌仪式,凝心铸魂聚力。国庆节当天,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边境幸福村等地精心组织200场“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同升国旗同唱国歌仪式,万余名各族各界代表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齐声高唱国歌,凝聚起“牢记誓词铸忠诚 团结奋进兴边疆”的磅礴力量。庄严肃穆的仪式激发各族干部群众情感共鸣与精神共振,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注入深厚爱国情怀与团结精神。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