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宁洱县深耕组织“责任田”共谱民族团结新篇

来源:普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10-20 17:48:54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普洱市宁洱县委组织部紧扣“干部队伍、基层组织、人才工作、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主线,推动民族团结与组织工作深度融合,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建强干部队伍“石榴籽”,铸牢民族团结“主力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干部考察全过程,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任职试用期满评估等重要内容。优先选拔在基层一线经受历练、善于处理民族事务、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让懂民族政策、讲民族情谊、善做民族工作的干部有舞台、有作为。深化教育培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锤炼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过硬本领。强化实践锻炼,引导干部在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中,提升民族工作专业化水平,激励其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主动担当作为。

夯实基层党组织“桥头堡”,搭建民族团结“主阵地”。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全链条培育村级后备力量,注重从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把各族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设立党员先锋岗,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党员的“微光”汇聚民族团结的“星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引领各族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政策学习、文化展演、志愿服务,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大家庭”。

打造人才格局“同心圆”,激活民族团结“新动能”。精准引才,围绕宁洱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需求,制定差异化人才引育计划。通过“柔性引才”方式,瞄准教育、医疗、新媒体等领域的人才短板,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各民族人才扎根基层,及时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2025年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6人,其中教育领域25人、医疗领域9人、融媒体中心2人,让人才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生力军”。

抓实基层治理“微网格”,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构建“邻里守望、同心共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县处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班子包村+村‘两委’网格长+小组干部网格员+组骨干力量微网格员”运行架构。全县共组建“三方编组”工作队90个,划分“微网格”2874个,覆盖住户49425户。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有力维护社会稳定。上半年,排查矛盾纠纷1231件,成功化解505件。

走稳乡村振兴“致富路”,奏响民族团结“奋进曲”。以产业兴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投入中央、省级财政资金420万元,建设宁洱冷链物流产业园—普洱茶供应链·国际交易中心村集体经济项目。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盘活闲置经营性资产、扶持返乡人才创业等举措,全县359个经营性帮扶资产、16个就业帮扶车间共带动5803名群众就业。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